北椋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名】北椋鸟 Běi Liánɡ Niǎo

「椋」,读音为「凉」,释义是「来」。「北椋鸟」是学名,释义为「北方来的鸟」。

异名: Gracula sturnica Pallas, 1776

命名人及年代: (Pallas, 1776)

【英文名】Purple-backed Starling

【拉丁名】: Sturnus sturninus

【科名】椋鸟科Sturnidae

【目名】雀形目

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

PASSERIFORMES > Sturnidae > Sturnus sturninus

【鸟种描述】

体型略小(18厘米)、背部深色的椋鸟。北椋鸟都属于候鸟。

【形态特征】

背部闪辉紫色;两翼闪辉绿黑色并具醒目的白色翼斑;头及胸灰色,颈背具黑色斑块;腹部白色。与紫背椋鸟的区别在颈背斑块黑色且颈侧无栗色。

【雌鸟】

上体烟灰,颈背具褐色点斑,两翼及尾黑。亚成鸟浅褐,下体具褐色斑驳。虹膜-褐色;嘴-近黑;脚-绿色。

【叫声】

典型的椋鸟沙哑哨音及嘶叫声。

【区系】

东洋界 古北界

【分布范围】

繁殖于从外贝加尔至中国东北;冬季迁至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

繁殖于中国东北及北方;越冬迁徙经中国东南至华南及西南并海南岛。一般罕见,高可至中等海拔。

【习性】

取食于沿海开阔区域的地面。

【养殖方法】

八哥粪便多而腥臭,要每隔一天清刷一次笼底和托粪板。同时应常使鸟水浴。可将八哥放在水浴笼任其自行洗浴,用喷壶淋浴也可,水浴后置阳光下晒干。水罐每天换水,因为吃软食常涮嘴,容易污染。 自幼羽至成羽期间教鸟“说话”最好,每天早晚空腹时教,周围环境要安静,无噪杂声音。教的话音节应先少后多,一句学会后再教第二句。每“说”清楚一次便赏给鸟喜欢吃的食物。象香蕉、昆虫等。需多次重复,一般学会一句需3—7天,能学会10句话的就是优秀者。

用学会说话的老鸟带最省事,教话时让鸟对着镜子见效快。至于八哥学“说话”必须给舌头动某种手术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多数鸟的发音器官是位于气管下端、支气管分支处的“鸣管”,靠附着肌肉的收缩而发音的,而人的声带是在气管上端。

林八哥、北椋鸟、灰背嫁鸟、黑领椋鸟等椋鸟科的鸟均可以上述方法饲养。 成对饲养多在大的笼子或房舍内,安放树洞巢或木巢箱,有的动物园曾繁殖成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