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组织胚胎学专家组织胚胎学专家。山西河曲人。193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曾任中正医学院讲师、副教授。建国后,历任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六十年代提出的中国人体表面积新九分法,被推荐为国内统一使用的烧伤面积估计法。
二、书法家笔名沙金,别署铁沆子,1955年5月生,辽宁辽阳人,现为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书法家,中国文化艺术市场调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艺术委员,东方现代书画家联谊会名誉会长,长安东方艺术研究院名誉副院长。他擅长隶书,其艺术风格隶篆相融,苍古清奇,浑厚典雅,气韵酣畅,笔意丰富,反古出新,形成了自家风格。其作品在《新加坡文艺》发表。被邀请参加由国家文化部批准举办“99荷兰中国文化节”。作品及传略编入《中国二十世纪名人刻字大观》、《二十世纪国际文化大系》、《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大辞典》、《中国书法家选集》、《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宝典》、《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珍品选》并归入“中国二十世纪中华民族书画长卷”中、《二十世纪中日书画名匠集》、《中国书画艺坛名家大师全集》等。王启民被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等联合授予“中国书画艺坛名师”称号,被中国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学术交流中心,中国文化艺术城联合授予“中国历代书画家”称号,被中国文化艺术城国际交流部、日中国总部、中日文化研究所联合授予“二十世纪中日书画名匠”称号,被国家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中国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联合授予“世界华人艺术人才”称号,被国家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授予“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称号。
三、画家(1929.9—)甘肃会宁人。擅长油画、中国画。1953年毕业于西北师院美术系,1958年入兰州艺术学院常书鸿画室专修油画,1962年在中央美院油画系进修。任教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历任素描、油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授。兼任甘肃省美术教育研究会会长。作品有《新生》、《会师楼颂》、《秋艳》、《老农》、《月季花开》、《牧羊图》、《洮河月夜》、《凝视》、《红梅》等。出版专著《素描概论》,论文有《荧光屏前话美》、《艺苑翘楚风范长存——忆吕斯百先生》、《西北地区学校艺术教育调查》等数十篇。
四、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7年9月出生,浙江湖州人。1961年8月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大学文化。1978年入党。曾任松辽石油管理局地质指挥所开发室、动态室实习员、技术员。1964年5月后,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开发研究院动态室、综合室、开发室技术员,大庆油田科学研究设计院开发室、开发所地质师、副主任。197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2月后,任大庆石油管理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副总工程师。1990年任黑龙江省石油学会油藏工程学会理事。1992年3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1996年8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他先后主持参与了大庆油田实现稳产高产的八项重大开发试验项目,参加并组织了40多项科研攻关课题和大庆油田“七五”、“八五”、“九五”开发规划编制研究等工作,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97年1月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党组授予“新时期铁人”荣誉称号。
60年代,他提出的“高效注水开采方法”,打破了当时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温和注水”开采方式,开创出中低含水阶段油田稳产的新路子。70年代,他主持进行的“分层开采、接替稳产”开发试验,使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0%至15%。90年代,他组织实施的“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结构调整技术,创立了油田高含水后期“控液稳产”的新模式。
王启民的辛勤工作,为大庆油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表外储层”开发研究成果,就相当于为大庆增加了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按2亿吨的可采储量计算,价值2000多亿元。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五、中国电影摄影师生于辽宁夏县。1937年入长春满州映画协会电影演员养成所学习,1939年当摄影助理,1943年任摄影师。抗战胜利后,任东北电影公司副总经理,1949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拍摄了《烟花女儿翻身记》、《陕北牧歌》等。1954年回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摄影师,总摄影师,先后拍摄了《宇宙锋》、《人往高处走》、《扑不灭的火焰》、《芦笙恋歌》等二十余部影片。1982年与孙羽联合导演并拍摄了故事片《人到中年》获1983年第3届金鸡奖和第6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