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麦53系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与玉溪市农科所采用穿梭育种方法选育出的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2009年分别通过云南省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云南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麦类新品种,田间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抗旱、抗病、抗倒伏,适宜海拔700—2100米的区域种植。
目录
基本信息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宜区域栽培要点推广状况
基本信息云麦53
[1]
品种名称:云麦53
审定编号:滇审小麦200703号,国审麦2009002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96B—254/96B—6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
特征特性云麦53属春性,幼苗直立,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叶片宽,有少量腊粉。株高90cm,植株整齐,茎秆坚实,耐肥抗倒。全生育期164d,属中熟品种,前期生长缓慢,后期灌浆迅速。长方穗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易脱粒,每穗结实粒数45粒,千粒重51.9g,属大穗大粒型品种。高抗条锈病、叶锈病、杆锈病、白粉病。粗蛋白含量(干基)12.34%,湿面筋22.9%,稳定时间1.6min,拉伸仪面积10.4cm2。[3]
产量表现云南省田麦区试结果:2005—2006年度平均亩产475.6kg,较对照增产17.3%,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06—2007年度平均亩产447.0kg,较对照增产24.9%,居9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两年省田麦区试平均亩产461.3kg/亩,比对照增产20.9%,居第1位,增产点百分数为95%。
国家区试结果:2007年度区域试验,19点有14点增产,增产点次率73.7%,平均亩产量399.9kg,比对照增产5.9%,差异不显著,居试验B组第3位;2008年度区域试验,19点有13点增产,增产点次率68.4%。平均亩产量362.9kg,比对增产6.3%,差异显著,居试验A组第8位;综合二年区域试验结果,38个试验点上有27个试验点增产,增产点次率71.1%;平均亩产381.4kg,比对照增产6.1%。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76.2kg,比对照品种平均亩产增产7.2%,汇总5点次中有5点次增产。[3]
适宜区域云南,重庆,四川盆地及川西南地区,贵州北部,湖北襄樊地区。[3]
栽培要点1、提高整地质量,做到精耕细作。
2、施足底肥,增施种肥。每亩施2000kg农家肥和磷肥50kg;种肥每亩施10kg左右。
3、加强肥水管理。小麦生育期间,适时灌水3—4次;分蘖期重施尿素15千克左右;拔节时适时施尿素10kg左右。
4、合理密植,适时播种。最佳播种期为10月20—25日,每亩播8—0kg,保正基本苗控制在14—15万苗。[3]
推广状况2004年在红塔区北城镇示范5.3亩,2005年玉溪市示范2085亩,2006年玉溪市示范18500亩,2007年玉溪市示范27450亩。2008年在玉溪、红河、保山、文山、大理、楚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丽江市示范7.2万亩,亩增产40kg,新增总产量304万kg,新增产值456万元。2009年在玉溪、红河、保山、文山、大理、楚雄、德宏、临沧、丽江市示范16.41万亩,亩增产48kg,新增总产量787.68万kg,新增产值1260.28万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