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目黍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蔽目黍离的训练是武术技击训练的一种特殊手段,它的难度虽大,但是效果却是惊人的。人们都知道,李小龙当年在长堤国际空手道大赛中表演的三项绝艺之一,就是中国功夫咏春拳的“蔽目黍离手”(即蒙着眼睛贴身近战)。由此可见,蒙目训练出来的功夫,成就自非一般。

太极拳的技击功夫,常常被人们誉为是一种身体艺术,因为太极拳家的身体任何部位都可以随时体现沾连粘随、接转化发和控制对方肢体的能力。所以,要想尽快的达到这一目的,在推手,特别是散推手中运用蒙目训练的方法,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的。

下面就让我们以散推手为例,谈谈蒙目训练的具体操作。

首先要弄清楚蒙目训练散推时,并不是两人都蒙目,而是一人蒙目,另一人不蒙,也就是说不蒙的人主要做主动的进攻、喂劲、变劲、用招的工作,而蒙目的人则是受训者,在对方进攻时,蒙目受训者则要努力用身体作出应答,以处理对方给予的各种动作和劲路的刺激。

这就要求蒙目者对自己周围的环境保持高度的警惕,身体的每一处皮毛都要有高度的敏锐的感觉,即拳经所谓:“身体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同时身体应接、判断要准确,处理要果断,并随着基本素质和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各种刺激的动作劲路及真假虚实等,要达到自动化处理的程度。

其次要懂得蒙目训练主要是练习粘贴控制对方来势的技术。因为没有视力的帮助,所以全凭肢体触觉的条件反射,立即感知对方的重心变化而迅速反应,使对方失稳,获得机会将对方摔倒。

同时还要明白“手似一道门,身灵步活即赢人”的道理。首要的实现训练两手的触觉反应(手既是扫描器,又是探测器),通过各种劲路的反复刺激,以建立神经系统复杂的条件反射,最后达到反应灵敏和随机应变,在迅速而千变万化的实战中能应付自如。

比如,在有意训练双手的探视和感觉,以及随时进攻的能力时,可运用几种动作循环反复的相互粘贴推拨滚转,在屈直交错、不断变化的动作中产生一种劲力流和流畅的划弧转圈卸除对方之力,不但锻炼了与对方交手接触的感觉和反应,而且锻炼制造和寻找对方之空隙和漏洞的技能。

最后,当手上有了一定的能力(感知、控制和处理)后,可以适当的将对方的手臂有意引进自己的身体(即敞开门放其进身),我尽量空出双手不用或少用,而努力用身体去接转对方的手臂进攻之力,以此来训练感知、控制和处理(化发),如果能练到应付自如,把对方的手臂当成自己的,借用了过来(对方不敢伸手,一伸便成了我的),并使对方的进攻还制其身,而此时我却又腾出了双手(比对方多了两只手)可以随意地击打摔跌对方。那么,到此蒙目训练就算大功告成。

蒙目训练应注意:

1.必须懂得太极拳的技击原理和原则,不能盲目的蛮干。

2.它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专门用于训练肢体听劲感知的、特殊的训练手段,而不是目的。

3.训练的场地必须平整、宽阔,周围无障碍物和尖硬物体。

4.喂劲的一方要循序渐进地增加力度和动作的复杂变化,以及动作的突然性和无规律可寻的快速性。

5.适当的时候,喂劲的一方还要随时注意保护蒙目者,时时给予位置的指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