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辉市庞寨乡政府西北部三华里处座落着一古色古香的庙宇,她在明清时代曾是人们拜神求福的地方。同时,她与卫辉八大景之一的慕化渔歌仅隔百米之遥。更是增添了她的光彩。当时,游人如织,笠蓑渔舟,慕化鱼肥,芦苇茫茫,歌声响响,一派歌舞升平景象。到了清末,外国列强掠我土地,欺我人民,清政府国力衰败,腐败无能,我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与此同时,纸坊村民受孙中山先生“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及“三民主义”思潮影响。认识到了“只有培养人才”才能救中国。从而,以赵家、段家、李家三大家族为首商议决定于一九零八年春在日趋衰败的东岳庙内办起了私学堂,后来随着私学堂的不断扩大,周边村庄家境较富裕的农家子弟也到此学堂读书学习。
随着民国革命的胜利,清朝政府的灭亡。到民国十五年,现庞寨乡及李元屯东边村庄学生纷纷到此读书学习。民国十六年五月此学校被河南省教育厅正式命名为“东岳学校”。即由国民政府纳入河南省教育管理范围之中。现存“东岳学校”石碑一通竖立在东岳庙门外,上刻着:“中华民国十六年五月,东岳学校、河南省教育厅长林襄立”。经老年人回忆:第一任校长:赵洪范(系东纸坊村人);第二任校长:卢某某,(系庞寨村人);第三任校长:赵华堂(系梨园三村人);第四任校长:赵永庆(系梨园三村人);第五任校长:孙穆周,又名孙名堂(系庞寨乡孙庄人);第六任校长:耿直(系上乐村镇官庄村人);第七任校长:李明盘(系上乐村镇北李庄人)。东岳学校持续到一九五七年。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学生人数的增加,东岳学校已远远不能满足上学人数的需求,于一九五八年迁移到东纸坊村偏西(李家地主大院)直到一九七二年底。
国力的增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国家教委提出的“一无两有”的号召下,纸坊村两委于一九七三年重新选址,盖起了新教室即现在的校址。
概括以上内容,学校经历了:“私立学堂”(清末)→国民小学(民国)→公办学校(社会主义时期)三个历程。校址经过了:东岳庙→李家地主大院→现址三个地方。
随着日月推移,学校校园围墙残垣断壁,仅存的围墙砖已风化,学校厕所更是岌岌可危,教师、学生共用仅9个蹲位的厕所,经教育局安全办和庞寨乡政府、乡中心校多次检查指出确属危险建筑,直接威胁着师生的安全,前面校园地势低洼,排水困难,一到雨天,积水泥泞,给学生上学教师上课带来极大不便。
2007年11月2日,教育局王华阳局长亲临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后来在王局长的直接领导下,围墙已全部拉齐,里外用水泥粉刷一遍,建了标准化的男女厕所,前面路面硬化,操场平整,校园拉土垫高。一个标准化的校园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学校全体教师在校长李文喜、主任赵焕玲的带领下,在上级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早日实现创建名校而努力奋斗,使百年老校焕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