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绵阳市人民政府管理,目前是绵阳科技城唯一一所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被确定为绵阳科技城建设教育体制创新、科技体制创新高校。2008年7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江津窑业学校,创建于1933年。1952年迁址于重庆沙坪坝,定名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工程学校,为建工部直属中专。1953年,与西南建筑工程学校合并,定名为建工部重庆建筑工程学校。1959年,划归建材部管理,更名为重庆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1966年初迁址四川省石棉县,并更名为四川非金属矿山半工半读中等专业学校。1974年,迁绵阳县城东仙人桥,更名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保留中专部,由学院统一领导。1982年,国家建材局决定,中专部独立建校,定校名为绵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1994年,更名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2000年,经绵阳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绵阳工业学校、绵阳机电工业学校三校合并,仍定名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主校区设在原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校区。2001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普通高校,定名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建校70年来,学校先后荣获绵阳市文明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省部级重点中专、国家级重点中专、四川省部门绿化百佳单位等称号,为国家输送了两万名毕业生,遍布大江南北,涌现出了庞中华等一大批知名教授、技术能手、企业家、政府领导等。学校在西南、西北、华北等地区享有较高声誉,在行业教育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学院具有75年办学历史。建院以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努力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全面发展、适应职业岗位、具有“零适应期”特点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以科技城建设和建材行业发展为依托,以科技城教育体制创新为契机,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努力为科技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灾后重建工作服务。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以师资和实验实训设施为重点的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学院招生工作连年上台阶,近三年来,高职报考率均超过170%、新生报到率平均为90%;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就业率连续五年达到97%以上,在全省高校中一直位居前列,学院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学院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受到教育部等中央七部委的联合表彰。学院在全省高职院校中走出了一条地方政府举办普通高职教育的成功之路。
学院占地面积728亩,建筑面积22.5万余平方米,教学综合大楼、实验实训大楼、学术报告厅、图书馆、标准田径运动场、游泳池、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等基础设施完善。全日制在校学生10108人。现有专任教师397人,其中正副教授119人、讲师18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6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占70%;另有外聘兼职教师203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87余人。设材料工程、信息工程、机电工程、管理工程、建筑工程、计算机科学、人文科学、艺术等8个教学系及成人教育部,先后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川-181所、国家建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等12个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机构,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128人,其中高级考评员47人,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达到90%以上。学院以市场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以工科为主体的专业体系,开设34个高职专科专业、44个专业方向,其中,省级精品建设项目1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IT类试点专业2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建立了6个技术中心、142个实验实训室,创办了4个产学研结合的校办实体,建设了196个校外实习基地。学院为四川省高校学分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自建院以来,学校秉持“诚信为基,能力为本,质量为脉,创新为魂,特色为翼”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零适应期”特点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结合入世和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需要,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增强举办高职教育的危机感和信心,积极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创建一流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体制
积极构建高职教育“立交桥”,先后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国家经贸委干部培训中心、全美测评软件(北京ATA)有限公司等合作举办普通本科、工程硕士研究生班、跨校专升本和IT类专业等高等教育,与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高职教育合作,建立生源基地,探索九年义务教育后的大众终身教育新路。
教学改革
按照“能力本位+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结构为基础,将学生的能力结构分解为综合素质、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三大模块,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职业特点,从新生开始就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熏陶,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在实践教学中增加工艺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内容。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先后与多家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训基地,积极筹建绵阳科技城职业人才孵化器,按照各专业需要组建产学结合的实体,营造真实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环境,让学生接受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以凸显“零适应期”的人才培养特色,并逐步将其提升为职业经理人才的孵化器。在常规教学上,从校外聘请教学顾问,成立了教学工作督导专家组,对教学全过程实施督导和监控,规范了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改革考试办法,实行综合测试和结构评分。实行多证书制,将计算机、英语、岗位技能考核与毕业挂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专业建设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地方性、职业性、应用性、适用性和超前性原则,适时调整和新增专业设置,高职专科专业由建院时4个增加到25个,并确定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工程、旅游管理、数控加工技术等6个专业为院级首批重点建设专业,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技术、旅游管理等三个专业已由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还由省教育厅作为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上报了教育部。
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以“双师型”和高水平为目标,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定期选送中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大力培养教师“双师型”素质,现已有70余人达到了“双师型”标准。制定优惠政策,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教师通过考研、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到目前为止,已有46名教师分别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科研和科技开发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着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服务,先后为四川泸县水泥厂、铁道部川东水泥厂、银河建化集团、德阳第一水泥厂等省内外40余家企业的新建和改造提供技术咨询、现场岗位培训、工艺和机电设计、热工标定等服务,特别是西藏阿里地区水泥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泥厂,学院技术人员克服高寒缺氧的严重困难,为该厂新建工程承担并完成了全套工艺设计,实现了一次投产成功,受到自治区的好评。几年来,通过提高产量、质量、降低能耗等措施,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学校强化了科研工作,建立科技处,统一组织和管理科技工作,变教师个体行为为规范研究,设立科研基金,制定科研工作管理办法,成立了教育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建筑材料生产技术服务与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先后取得电子线路示教板、旁路式选粉机、超细节能破碎机、圆筒形磨机的研磨体等四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开发的ERP系统、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软件已分别在广东阳江德尔电子有限公司和绵阳市的部分建筑工程公司得到使用,取得明显效益。目前,学院正在分别向国家科技部、四川省科技厅申报“绵阳科技城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孵化器”、“水泥粉磨在线模糊控制系统”、“基于MapInfo的地理信息检索系统”、“平板玻璃在线防霉技术”、“实验室有毒废水废液的处理”等科研项目,项目申报成功后,将使该院科技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硬件建设
院领导班子转变观念,创新办学思路,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教学硬件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学校发生了较大变化。投资2500万元、建筑面积达20000余平方米的教学综合大楼,投资500万元、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亨利学生公寓先后竣工投入使用;投资200余万元,改造了原有3幢学生公寓和实训工厂;投资500余万元,新建了化学实验室、电子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一批实验实训设施,增添了大量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完成了主教学区的亮化和美化工程。目前,学校正在新建12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扩建第二学生食堂,将于2003年8月竣工使用,现已交付使用;首期新征300亩建设用地工作正在加紧办理之中;校园总体规划已制定完毕,正由有关部门审定;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总投资3600万元的“绵阳科技城职业人才孵化器”已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将于2003年内正式启动基础建设。
广阔的就业市场
近年来,学院特别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突出“英语、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应用”三大能力,以社会和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实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一书多证制度,培养了大量的“能力本位+综合素质”、具有零适应期的中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院通过多年深入细致的工作,与省内外人才交流部门和用人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协作关系,许多大型企业已将该校作为其人才输送基地,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技术骨干或已走上领导岗位。绵阳作为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省的重点工业科技城市,境内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自动化控制、高能磁性材料、超微粉体、精细化工、汽车制造、环保技术及设备等产业为重点的企事业单位急需大批中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与该院专业设置相适应,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如今,校园环境优雅,浓荫夹道,四季花香,已成为理想的读书生活之地。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一所崭新的职业技术学院正屹立在中国科技城,成为科技城建设所需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