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wénzì
定义:文字是人类用来交际的符号系统,是记录语言的书写形式。作为一个词,它有三个方面的意义:(1) [characters;script]∶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writing]∶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written language]∶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documents]∶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secret letter]∶密信
得此文字
文字历史起源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
字算起,中文字已有3000年的历史。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可以推断汉字的发生一定远在3000年以前。中文字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从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另一个阶段。前者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后者属于近代文字的范畴。大体说来,从隶书到今天使用的现代中文字形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从中文字跟汉语的关系看,中文字是一种语素文字。从中文字本身的构造看,中文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声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组成的文字体系。
中文字起源于图画。在中文字产生的早期阶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直接发生联系。虽然每个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号,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质不同。象形字的读音是它所代表的语素转嫁给它的。随着字形的演变,象形字变得越来越不象形。结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联系。这个时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变成了抽象的记号。如果汉语里所有的语素都是由这种既不表音也不表义的记号代表的,那么中文字可以说是一种纯记号文字。不过事实并非如此。中文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区别。只有独体字才是纯粹的记号文字。合体字是由独体字组合造成的。从构造上说,合体字比独体字高一个层次。因为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本身虽然也是记号,可是当它作为合体字的组成成分时,它是以有音有义的“字”的身份参加的。合体字可以分成以下3类:
①形声字。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声旁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例如“鸠”字的偏旁“鸟”;声旁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例如“鸠”字的偏旁“九”。 由于字义和字音的演变,有些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现在已失去了表意或表音的功能。例如“球”本来是一种玉的名称,所以以“玉”为形旁。现在“球”字不再指玉,这个形旁就没有作用了。再如“海”字本来以“每”为声旁。由于字音的变化,现在“海”和“每”的读音相去甚远,声旁“每”也就不起作用了。有的时候,形旁和声旁都丧失了原来的功能,例如“给、等、短”。这一类字已经不能再作为形声字看待了
②合体会意字。古人说“止戈为武”,“人言为信”。对于“武”、“信”两个字来说,这种解释是错误的。不过汉字体系里确实有按照这种方式造的字,例如“不正为歪”,“不好为孬”。这一类字的特点是会合偏旁的字义来表现整个合体字的意义。这种字为数很少,只有个别的例子。
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造字之初,形声字和它的声旁的读音本来就不一定密合。发展到现代汉字,出入就更大了。有人拿7500多个现代合体汉字进行统计。就普通话读音来说,合体字跟声旁完全同音(声母、韵母、声调全同)的不到 5%。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约占10%。只有韵母一项相同的约占20%。如果我们只把前两类看作形声字,那么形声字大概只占通行汉字的15%。如果把以上三类全看作形声字,形声字大概会占通行汉字35%的样子。要是把标准再放宽或者完全根据来历确定形声字,那么通行汉字中形声字的百分比还要高得多。
表意文字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繁体的[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因此,以象形字为基础后,中文字发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然而,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须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
现时世上最广为人知的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体。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一种图形文字,称为象形文字。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因此大约在3400年前,埃及人又演化一种写得较快并且较易使用的字体。此外,现时中国西南部纳西族所采用的东巴文和水族的水书,是现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连埃及人自己也忘记了如何释讳早期的那种象形文字了。若不是因为拿破仑大军入侵埃及时,随军的法国古文字学家们的那次发现,极有可能至今考古学家们仍无法辩认这种文字。
1799年,这些法国古文字学家们发掘出一块文字的黑石碑。碑文用3种文字写成,分别是希腊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后期的埃及文字。一位法国古代语学者吉恩·保罗·商博良研究了这些文字,并设法释读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商博良释讳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方法是:对石碑上的文字进行比较,先设法挑选出埃有最后一个法老王族托勒密王朝时期的象形字,随后再想方法辩认出其他象形文字的词意。商博良于1822年将自己的发现公诸于众。
罗塞塔石碑用3种文字记载了同样的内容,因此成为释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所在。法国名将拿破仑·波拿巴在埃及地行过一场重大的战役。为了研究埃及文化,拿破仑派遣的历史学家们又发掘了许多古代遗址。
值得一说的是 ,中国最初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中文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由于中文字除了象形以外,还有其他构成文字的方式;而中文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表意文字。然而,甲骨文和金文亦算是象形文字。此外,玛雅文字的“头字体”和“几何体”亦是。
文字起源的神话传说梵文字母起源传说
梵文书法《心经》天城体字母,因为有悠久拼写梵文的历史,被世界人民称为梵文字母,天城体字母是得到印度佛教界及国际公认书写梵文的标准字母。天城体,梵文是Devanagri直译是天上的城市,为什么叫天上的城市呢?因为按照印度的观点,梵文字母是由天神“梵天”所创,梵天,即中国人俗称的“四面佛”佛学名称“大梵天王”,因为是“梵天”所创所以称为“梵文”梵文字母是天上的神灵所用的文字所以又称“天城体”。梵文字母中的每个字母代表了一种力量源泉,在印度人们修炼“瑜珈”的时候也常常冥想着梵文字母,中国梵文专家“钱文忠” 更用梵文抄写“心经”。念佛教“真言” 的时候要求发音正确,因为梵文单词拼写和读音绝对规则,用梵文字母拼写的真言,既能做到即说即所写,又能保持真言的纯正的梵文语音,所以用梵文字母拼写真言是念真言人士的最佳选择,印度文字历史,梵天创造的书写格式是词和词之间没有空格隔开,所以古代书写梵文及抄写印度神圣的《吠陀》等文献的时候,词与词之间是没有空格隔开的,直到近代,正统的“梵文”和“印地文”词与词之间也是没有空格隔开的,自从现代西方书写格式传入印度后,印度开始模仿西方的格式,词与词之间才用空格隔开,这破坏了梵天创造的书写格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梵文字母的法力
表音文字用数目不多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的文字。一定的音由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中国人一般有一个误解,认为英文是表音文字,而事实上严格来说英文不属于表音文字,因为英文的拼写和读音严重脱节,英文还是全世界拼写最不规则的语言。
最常见的几种文字
世界上有文字的语言里,绝大多数都是用以下文字形式写成的:
拉丁字母欧洲(除东欧外),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南北美洲,大洋洲,东南亚(越南、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
几乎所有的非拉丁字母语言,都有官方的或约定俗成的拉丁字母转写方式
大多数非音节语言的拼音系统采用拉丁字母基里尔字母东欧,前苏联的一些卫星国也曾采用斯拉夫字母拼写语言,如蒙古阿拉伯字母阿拉伯地区、北非、伊朗、巴基斯坦等伊斯兰国家;中亚、新疆印度式字母印度半岛(除巴基斯坦外)的绝大多数国家,东南亚(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西藏汉字系统汉字系统不仅包括汉字,还包括汉字的延展如假名、注音符号等。
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和其它使用汉语的华人地区、日本、韩国采用其它(往往是孤立的)文字形式的语言有:韩语(南韩部分采用汉字系统)、蒙古语(旧蒙文)、希伯来语等。
文字列表
在当今大的语种里,文字主要分为:
意音文字汉字(中文)日文汉字韩文汉字西夏文女真文契丹文埃及文楔形文字音节文字日文假名彝文元音附标文字 (用上加字或下加字或左加字或右加字来标注元音)天城文泰文缅甸文 老挝文高棉文藏文印地文梵文悉昙文字辅音音素文字 阿拉伯文希伯来文全音素文字 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希腊文亚美尼亚文 格鲁吉亚文蒙古文朝鲜文它拿字母(马尔代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