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砖清水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乱砖清水墙,俗称“乱砖墙”,顾名思义就是指清水墙用砖大小不一、长短不一、新旧不一,砖多为青砖,给人一种古旧的感觉,在扬州传统民居中应用较广。

乱砖墙材料多是汇集旧建筑上拆下的砖,只能因材置宜,不可讲究许多,多是中小之家贪图经济而为之。

乱砖墙是扬州地方砌筑墙体的一大特色,外地很少见,即使有,也没有扬州乱砖墙工整考究、成规模的应用。近来在扬州古城保护中,乱砖墙在非议中被大规模的应用。

由来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为南国门户。历史上因战乱曾多次毁城,房屋名园屡遭焚毁,留下不少断壁残垣,人们把旧砖拆除后用作砌筑乱砖墙的材料。乱砖墙也成为扬州厚重历史的见证。

技术特色砌乱砖墙注重“三分砌墙,七分填馅”,不但墙面砌筑规矩细致,墙中填馅搭接“踩脚”严密,素泥抹平。考

究的砖表面经过刨子刨平,刀砍棱角,砌筑横平竖直,墙面美观不亚于整砖墙。据说砌得好乱砖墙可以是很结实的。乱砖墙还有一个科学、实用的功能:因墙体厚实,它的隔音、隔热、防寒、保暖效果非常好。

乱转墙的缺点也很明显。因材料零散而受力复杂,不适宜砌筑较高的墙体;旧时,墙体填陷多为青灰碎砖,造成墙体容易起鼓开裂,耐久性不强,这点随着现代水泥砂浆的应用而得到改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