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水源性瘙痒病(AP)是一种因接触水所诱发的、以剧烈瘙痒和无皮损为特征的皮肤病。可认为是全身性瘙痒病的又一特殊类型。本病1981年才被确认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但临床并不少见。
特点本病的发病特点为:①接触水(浸入、淋浴或游泳)后,触水部位皮肤在数分钟或停止接触水十几分钟内发生严重的不可忍受的瘙痒,有针刺感或烧灼感,多数以小腿和股部先发病,并很快波及上肢、胸及全身,持续10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但皮肤无任何肉眼可见的变化。②多数与水的温度、性质(天然水、自来水或海水)有关,与季节无关。③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居多,男性比女性略多见,但男女发病年龄无明显差别。约1/3病人有家族史,症状常呈持续性,但某些病人可周期性停止数月。④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尿液及全血计数、血液化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不伴有各种物理性荨麻疹(水接触性、胆碱能性、寒冷性、热性、压力性和人工荨麻疹等)。一些患者的瘙痒虽发生在接触水后,但并不一定由水本身所致,对于物理性荨麻疹患者尤其如此。如洗浴时水的温热、泠刺激及毛巾的摩擦均可引起皮肤瘙痒;淋浴器强力地喷射引起的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征),水也仅仅是传递机械力的工具,并不是真正的致病因素。⑤无其他瘙痒性皮肤病和系统性疾病,但可伴有神经精神表现。约55%的病人易激动、发热好攻击或有抑郁感。患者这种无皮肤改变的瘙痒及情绪变化,很容易被其家属甚至医务人员认为是精神或神经异常,继而加重病人的精神负担,故对该病的确诊就显得非常重要。
类别季节性水源瘙痒症有一部分病人的瘙痒程度可因季节而加重,称为季节性水源性瘙痒病。在各个季节加重者均有报道,有的只在夏季或秋季发病。老年性水源瘙痒症发生于老年人的水源性瘙痒病,75%为女性。瘙痒一般持续10—20分钟,也可长达1小时或更长。瘙痒的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加重,与皮肤干燥成正比,冬季较重。受热、运动及情绪波动对本病无影响。试验表明,接触水后瘙痒的强度和持续时问,随水温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患者浸在水中时无症状,一旦体表皮肤干燥后立即出现瘙痒并迅速加剧;强力温热空气吹干较毛巾擦干更易引起瘙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性水源性瘙痒病另有一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性水源性瘙痒病,其瘙痒与温度突然变化,特别是皮肤受冷有关,伴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有不同程度的缺铁。瘙痒发生于接触水后数分钟内,持续15~60分钟,脱衣就寝及锻炼出汗也可引起瘙痒。瘙痒常出现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确诊前1至数年。
发病机制水源性瘙痒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皮肤角质层的水化作用引起物质经皮吸收,导致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进而促使组胺或其他递质自肥大细胞中释放,最终引发瘙痒。
治疗关于水源性瘙痒病的治疗,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方法。抗组胺药、紫外线照射及日光浴治疗均不满意,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或以矿泉水洗浴,是一种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对于老年性水源性瘙痒病,全身应用抗组胺药、镇静药或催眠药不仅无效,反而可使一些病人瘙痒加重。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及紫外线照射均不能减轻症状,治疗的关键是要改善皮肤干燥,可外用润滑剂:如凡士林或油包水型乳剂,于洗澡后立即擦抹可阻止瘙痒的发作。对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性水源性瘙痒病,补充铁可减轻症状,抗组胺药有一定疗效,但最有效的方法是口服阿司匹林。预防上,本病患者可用海绵短时间洗澡,不要长时间浸泡,避免接触一些可能有刺激性的物质,如肥皂、去污剂等,避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和增加皮肤含水量的药物(如浓度高于5%的水杨酸、20%尿素、2.5%粗制煤焦油、20%丙二醇等),使用这些药物后在几周内虽可能有效,但大多数病人长期应用最终反而会加重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