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革命纪念馆,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原名保安县,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乡。全县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辖6镇5乡1个管理区1个街道办,200个村5个社区,总人口13.54万人。志丹既是一片古老的沃土,也是红色的革命摇篮。
中文名称:
志丹县革命纪念馆
外文名称:
Memorial Hall of Revolution in Zhi-dan County
类别:
革命历史博物馆
地点:
县城内炮接山下
竣工时间:
1967年1月建成开放
馆藏精品: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目录
馆址位置馆舍介绍历史沿革
馆址位置志丹县革命纪念馆位于县城内炮接山下,1967年1月建成开放,1985年馆址扩大,属陕西省志丹县文化局管理。
馆舍介绍保安(今志丹县),1936年7月至1937年1月曾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驻地。中共中央在保安期间,领导工农红军向西挺进,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边区,作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举办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充实了中央政治局,改组了中央军委,组成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部,同时红一方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使全国三大主力红军集中统一在中共中央直接指挥下。毛泽东同志在此期间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等重要著作。为纪念中共中央在保安的革命活动,志丹县于1966年10月成立了保安革命纪念馆,1967年1月正式开放。
历史沿革一、毛泽东与斯诺
志丹是继江西瑞金之后的中国第二个红都,1936年7月3日至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驻地在志丹。
在志丹,毛泽东第一次接见了外国记者。通过美国“秀才”埃德加.斯诺的笔和相机,世界开始关注、关心这支历经磨难的农民队伍。
那是1936年的7月17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志丹,毛泽东亲自接见并就中国革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谈。
斯诺在陕北、甘肃、宁夏等革命根据地采访了三个多月,对红色政权下的边区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经过不断地思考和比较,他发现红区不是“匪窟”,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这里是一个自由、平等、崭新的光明世界。
1936年10月,斯诺结束了对红色根据地的访问,带着记得满满的笔记本、照片胶卷和电影胶片,以及沉甸甸的红军报纸、文件,从陕北回到了北平。
斯诺夜以继日地整理采访记录,仔细阅读那些鲜活的第一手资料。由此他触摸到了红军战士在绝境中焕发出来的不可征服的精神,他坚定认为:“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
后有斯诺《红星照耀中国》问世,书中预示中国革命将从保安“红都”起步迈入新纪元。
今天,我们在志丹革命纪念馆中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字资料和照片,很多都是斯诺当时记录下的。他是一个勤奋而伟大的记者,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二、毛泽东与丁玲
在志丹,毛泽东还遇到了一位女秀才,现代著名女作家丁玲。丁玲,比湖南同乡的毛泽东小11岁,与毛泽东的第一位妻子杨开慧同学.1920年代,丁玲已是知名女作家,任左联党团书记,主编《北斗》。其前夫胡也频1931年2月被国民党政府杀害,为“左联五烈士”之一,两年后她本人也被拘捕。1936年11月丁玲逃离南京到达中共党中央所在地保安(志丹)。
丁玲尚未来到保安之前,毛泽东便已闻知她的名字,因此对她的到来也很重视。就在丁玲来保安不久,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中共领导人便在一间大窑洞里,为她举行了一次欢迎会。毛泽东问:“你这么远来到苏区,打算作点什么呢?”“当红军。”丁玲坚定地回答。毛泽东闻听此言,十分高兴,作《临江仙》一首表示欢迎: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毛泽东对丁玲的赞扬被一时传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