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种:牛头伯劳
拉丁名:Lanius bucephalus
英文名:Bull-headed Shrike
别名:红头伯劳
分类:鸟纲、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
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的褐色伯劳。头顶褐色,尾端白色。飞行时初级飞羽基部的白色块斑明显。雄鸟:过眼纹黑色,眉纹白,背灰褐。下体偏白而略具黑色横斑(亚种sicarius横斑较重),两胁沾棕。雌鸟:褐色较重,与雌红尾伯劳的区别为具棕褐色耳羽,夏季色较淡而较少赤褐色。虹膜-深褐;嘴-灰色,端黑;脚-铅灰。
叫声:粗哑似喘息的叫声,似沼泽大苇莺;吱吱的ju ju ju或gi gi gi声及模仿其他鸟的叫声。
分布范围:中国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甘肃,宁夏,四川(夏候鸟、旅鸟);陕西,河南,湖北,湖南,贵州,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台湾(旅鸟、夏候鸟)。国外分布于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双城子),朝鲜,日本。
分布状况:甚常见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自黑龙江南部至辽宁、河北及山东,冬季南迁至华南、华东及台湾。山区亚种sicarius仅限于甘肃的极南部。迷鸟在台湾。
习性:栖息于海拔1200~3000m的山地阔叶林及针阀混交林的林缘地带,喜次生植被及耕地。冬季向低地移动。以蝗虫、蝼蛄等昆虫为主食。繁殖期5~7月,在树杈上以草茎、细根等编成碗状巢;每窝产卵4~6枚,孵化期14~15天;雏鸟留巢期约13天。
保护级别:牛头伯劳(中国亚种sicarius)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稀有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