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硕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蒋硕杰(1918年-1993年),湖北应城人,辛亥革命元老蒋作宾之四子,生于上海。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历任台湾经济研究院首任院长(1976年-1980年) ,前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曾供职于国立北京大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蒋硕杰也是首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的华人经济学家(1982年)。

早年日本庆应大学预科毕业,英国伦敦大学政经学院哲学博士与经济学博士,其博士导师为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1974年哈耶克与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一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1945年冬蒋硕杰返回中国。1946年出任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教授,以后历任台湾大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研究员、美国罗彻斯特大学与康奈尔大学教授等职。1980年以后在台湾创立中华经济研究院,任院长、董事长等职。蒋硕杰教授一贯反对通货膨胀、反对各种经济管制以及人为干预市场。自1954年至1960年,台湾当局根据蒋硕杰教授的建议,先是改采高利率政策以对抗通货膨胀,接着废除复式汇率,改采单一汇率,让新台币贬值到市场能够承受的价位。这样推动贸易自由化、鼓励出口、推进国内外工业合理分工的自由经济政策,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4年至1978年,蒋硕杰和刘大中(1975年因患癌症而自戕)、邢慕寰、费景汉、顾应昌、邹至庄几位院士联名向台湾当局提出建议,为台湾走出经济困境和经济起飞作出了巨大贡献。蒋硕杰的货币金融理论在

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影响, 韩国实际上也采取了他的理论和政策,才取得了与台湾一样的经济发展的奇迹。许多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往往以台湾的经验作为发展的模式。

论文著作

Tsiang, S.C. 'The 1951 improvement in the Danish balance of payments.' IMF Staff Papers, vol. 3, 1953, pp.

155-170

Tsiang, S.C. 'Liquidity preference and loanable funds theories, multiplier and velocity anlysises: a

synthe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46, 1956, pp.539-64.

Tsiang, S.C. 'The Theory of Forward Exchange and Effects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on the Forward Exchange

Market', 1959, IMF Staff Papers.

Tsiang, S.C. 'The precautionary demand for money: an inventory theoretical approac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76, 1968.

Tsiang, S.C. 'Taiwan's economic miracle: lesson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C. Harberger, editor, 'World

Economic Growth; Case Studies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Studies,

San Francisco, CA, 198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