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接,计算机专家。福建安溪人。195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厌这电力工程系。历任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室主任、副教授、教授、所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计算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我国最早的专用计算机901及我国第一台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的主要设计者和领导者之一。其中银河机1984年获国防科技成果奖特等奖。撰有《一种容错的主存结构的研究》等论文。
陈福接(1935-2006年),长沙国防科大顾问、教授、博导、专业技术少将。男,安溪县官桥镇吾宗村人。1956年毕业于上海交大,同年入党,到哈军工当海军少尉。1958年参加“331电子计算机”的研制,设计了运算器的除法器,独立完成了全部程序设计。1958年10月该样机能解题运行。陈赓院长邀周恩来总理前来视察、接见,深受鼓舞而倍加努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计算机事业专心致志地奋斗了40多年。
1959年福接带队到汉口改进、生产331机。1964年参加441-B的调试、试算。1965年5月组织441-C高炮指挥仪的研制。1970年南迁长沙,从事718工程计算机、银河巨型机的研制。是主要设计者和领导者,学术带头人,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90年获国家劳动部授予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1983-1993年,福接任计算机系主任兼计算机研究所所长的十年间,成就卓著。完成“银河石油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研制;西南计算中心银河亿机系统建成;研制成“银河仿真-1型、仿真-2”、“银河超级小型机”。特别是他任银河-2工程总指挥,于1992年研制成功“银河-2并行巨型机”,国务院与中央军委在贺电中说:这是我国高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高性能计算技术的一大进步。江泽民题词:“攻克巨型机技术,为中华民族争光。”1993年中央军委授予计算机研究所“科技攻关先锋”的荣誉称号。福接狠抓教学与基础研究,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取得丰硕成果。1989年和1993年计算机系两次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亲自指导培养的博士研究生21名,硕士研究生16名。
福接创建了“银河服务部”和“银河计算机产业公司”(MAC中心)。以他亲自经历该系(所)不断发展壮大的体会,总结了其发展的思想动力,就是有:“胸怀祖国,团结协作,志在高峰,奋勇拼搏。”的“银河精神”。福接发表报告及论文200多篇,主要有:《一种容错主存结构的研究》、《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进展》等。著有《电子计算机磁芯存贮器》、《大规模并行机程序并行化理论与技术》等著述。荣获国家级科技一等奖两项,部委级一等奖两项,部委级二等奖五项。曾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7年参加第二次全军英模会议。福接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副主任,信息存贮技术专委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委员,理事,常务理事。南昌陆军学院顾问,解放军指挥技术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客座教授。
1994年以后,他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主持并参加了“八五”,“九五”国防预研课题,培养研究生,1996年获首届“湖南科技之星”称号。1997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福接是中国著名的计算机系统研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