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简介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是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一园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浦口经济开发区万南京工业大学科技产业园区位图
寿路15号。园区南近南京长江隧道、纬三路过江隧道,北连浦口交通干道浦珠路,东接浦口新城中央大道;远眺老山国家森林公园,近览滔滔长江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其便利。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是各类科技型、初创型中小企业的孵化温床,园区先后被授予“国家大学科技园”、“省级大学科技园”、“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基地”和“南京青年创业实践基地”等荣誉。园区致力于打造“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投融资服务、技术支持”四大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人性化、完善的增值服务。入园企业将优先得到工大科技转化项目和联合研发机会,共享工大实验室、测试中心等科技资源,享受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及浦口经济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税收减免、返还的优惠政策。
园区地处南京市、浦口区两级政府全力打造的浦口新城核心地带,周边有长江世纪城、明发城市广场、东方城综合体、华东最大滑雪馆等重大项目,福中集团、先锋药业、富士康集团等一批具备战略眼光的大企业已在附近储备了发展用地。随着长江隧道的通车,浦口区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园区将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1]
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采用“一园三区,跨江发展”的模式。在南京工业大学模范马路校区的八万平园区鸟瞰
米科技创新大楼是孵化创新区;在南京高新开发区的是三创载体人才基地;在浦口经济开发区的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的是产业中试、企业孵化基地。科技园利用学校强大的信息网络资源,把三区紧密有机地联结起来,并在数字化层面成为一个园区。一期规划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地块。东区地块设计约18万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商务、生活配套等用房,西区地块设计约8万平方米的生产、仓储、物流用房。园区建筑密度29%,容积率1.38,绿化覆盖率40%。其中研发用房20%、公共配套12%、厂房27%。发展目标“十一五”期末,入园企业50家,引进社会资本3亿元,产业园面积达20万平方米,年产值10亿元,争取省产业化重大转化项目3-5项,形成3-5家产值超亿元的行业先锋,形成以生物医药、新材料、化工新技术、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绿色建筑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集群。[2]南京工业大学科技产业园公司组织架构
重要记事2010年9月2日科技部翟立新副司长等领导来科技产业园考察调研。领导来园视察
2010年8月31日下午园区三期工程正式开工。三期工程主要包括一栋五层精品写字楼、一栋六层人才公寓及六栋独栋研发楼,建筑风格设计与一期相应建筑相同。
7月19日下午园区二期工程首幢楼正式封顶。
7月13日下午,南京市、浦口区工商联两级领导来到园区视察指导,了解园区的建设进展情况,以及入园企业的发展状况。
2010年度南京市第一批自主创新产品名录里,园区工大数控的数控成形铣齿机SKXC-3000/20及数控成形铣齿机SKXC-3000/25、同凯兆业的核苷酸均入选。
2010年6月4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吴正德率教委等部门负责人一行考察园区。
2009年12月22日下午园区二期工程正式启动。
2009年7月31日上午,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奇在浦口区区委书记戚鲁、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朱跃钊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园区视察。
2009年3月30日下午,南京市政协主席缪合林等领导一行来到园区视察。
国家科学技术部、教育部联合发文认定了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等7家大学科技园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科发高(2009)84号)。
2008年10月8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来到园区,调研产学研发展情况。副市长陈维健等市相关领导,浦口区戚鲁书记、成玉祥区长、孔令富副书记、胡洪常务副区长陪同调研。
2008年7月28日 省长罗志军在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副省长张桃林,省长助理徐南平及省、市、区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视察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工作。
2008年4月16日 江苏科技厅、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发文批复,认定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省级大学科技园”。
2007年9月江苏省膜工程研究中心暨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纳入南京工业大学科技产业园序列。这标志着首个国家“973”项目落户园区。
2007年6月18日 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举行开工典礼仪式。江苏省副省长张桃林、南京市副市长许慧玲、省科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举行开工典礼仪式
技厅副厅长任鸣、省教育厅副厅长殷翔文、浦口区委书记戚鲁、区长华静以及南京工业大学的相关领导等出席典礼活动。[3]本数据来源于王朝地图,最终结果以王朝地图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