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汇率制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美国的汇率制度(american exchange rate system/American Exchange Rate Regime)

美国的汇率制度是二战后由固定汇率制度逐渐演变成浮动汇率制度。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建立了黄金一美元本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1971年8月15日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后,国际货币本位就变为纯粹的美元本位,各国对维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采取了积极的合作态度,这是因为:没有其他替代办法;美元仍能兑换其他通货,即它具有“市场可兑换性”;由于在有N个国家通货的世界里,只有N-l种汇率,而美国一直愿意承担第N 个国家的被动角色,其他国家则倾向将其货币低估。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临时委员会1976年1月在牙买加召开会议,通过了以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主张的自由选择汇率制度的“牙买加协定”。实际上,该体系是当时的一种权宜之计,但浮动汇率使美元有贬值权利;通过黄金非货币化,使美国赖掉其所欠外债;而SDR一直不能成为主要储备资产,国际货币制度出现事实上的美元本位。

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和美元的贬值,1995年美国开始实行强势美元政策,美国联合日本、法国等七国集团成员国央行,联手干预外汇市场,拉抬美元,奠定了强势美元的基础,并将该政策维持至今。在追求强势美元的七年里,美国获得了极大的益处,外国人大量持有美元或以美元计价的资产,致使美国的资本市场实力雄厚,流动性更强。

因此,从美国的汇率制度可以看出:美国的汇率制度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环境而变化;美国的汇率政策以及经济力量是支持其现行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强有力的保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