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院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东院道(英文名:Eastern Hospital Road),是香港岛铜锣湾南部扫杆埔的一条道路,因东华东院而得名。 与东院道相联的街道有铜锣湾道、嘉宁径、棉花路、大球场径及加路连山道

东院道沿途还有其他著名建筑物,包括圣保禄医院、圣马利亚堂、扫杆埔运动场、何东中学、官立嘉道理爵士小学、香港佛教联合会文化中心及孔圣堂中学。

东院道是一条J字型的平路,路上有不少学习驾驶的车辆出没,也曾是香港考车牌场地之一。

历史在东华东院之前,湾仔区内的第一所华人医院,是一间只有十张病床的医院,名为集善医院,它是由街坊筹集善款开办,位于皇后大道东。 在1911年,该医院由东华三院代为管理。 及后,东华总理为改善服务华人的医疗设施,决议建东华东院,适逢1918年欧战,1920年代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所以此项目要待1929年始能建成。 开幕于11月27日,由港督金文泰主持。 而其必经之路,东院道由此得名。

一九一八年二月二十六日马场大火后,这数百尸体及残肢主要葬于扫杆埔山上荒废的咖啡园。而当时运送尸体经圣保禄医院旁的山路运上扫杆埔山上咖啡园的运尸山路,便是现在的东院道但当年还没有名称。直至一九二八年东华东院在该处落成之后才被命名为东院道。

交通城巴:5B 铜锣湾总站在东院道55号,即是香港大球场门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