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蟾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资料中文名:哀牢蟾蜍

拉丁名:Bufo Ailaoanus

英文名:Aillao-shan Toad

分 布:分布于我国云南(我国特有种)

生境:哀牢蟾蜍只发现于模式标本产地,于云南双柏丘家坝海拔2550m的竹林及2600m的水沟中发现。

体型:雄性体长40mm左右,雌性体长52-55mm。

分类信息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两栖纲Amphibia

目:无尾目Anura

科:蟾蜍科Bufonidae

属:蟾蜍属Bufo

种:哀牢蟾蜍 B. ailaoanus

外形特征哀牢蟾蜍,于头头宽大长,吻端钝圆,向上唇正中前面倾斜,前端微突出于下颌;吻棱明显,颊、颗部和眼下均明显向外倾斜;鼻孔高,位近吻端;头顶平坦;眼间距大于鼻间距;无鼓膜、无耳柱骨和咽鼓管;无犁骨齿;舌窄长,后端较宽圆。四肢细弱。前臂及手长微超过体长之半;指细长。皮肤粗糙。背面具密布而均匀的小疣粒,其间散布小瘰粒。生活时为一致的黄绿色,一号标本具浅色脊线。耳后腺侧下具不太明显的暗色斑纹2-3个或连成细线状。颌缘有不明显的暗色斑纹。腹面浅黄色,雌性喉部色浅,雄性多少稍带雾状暗斑,其余胸腹和四肢腹面具暗色斑纹约占1/3。指趾端色均浅,掌突和蹠突亦然。液浸标本背面颜色变暗,腹面浅黄白。

生活习性哀牢蟾蜍,穴居在泥土中,或栖于石下及草间;栖居草丛、石下或土洞中,黄昏爬出捕食。[1]产卵季节因地而异,卵在管状胶质的卵带内交错排成四行。卵带缠绕在水草上,每只产卵2000-8000粒。成蟾在水底泥土或烂草中冬眠。其蝌蚪喜成群朝同一方向游动。冬季多在水底泥中。白昼潜伏,晚上或雨天外出活动。以捕获蜗牛、蛞蝓、蚂蚁、甲虫与蛾类等动物为食。繁殖推测产卵季节为8月中、下旬。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