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论学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佛教学派。又称摄论宗。以传习《摄大乘论》得名。其学者称摄论师。摄论学派自真谛译出本论并加以弘传,逐步流传开来,兴盛于隋代,终结于玄奘重译《摄大乘论 》,并以瑜伽行派后期见地另作阐释以后。《摄大乘论》在北魏时便有佛陀扇多初译,但真正流行则在真谛于广州译出本论及世亲的论释之后。一般唯识讲八识,真谛在第八阿赖耶识之外讲阿摩罗识(无垢识),讲三自性的瑜伽行派总纲时,强调依他起的染污性,最终也应断灭。他极重世亲的《摄论释》和《俱舍论》,曾与其弟子僧宗、道尼、法准等立誓传两论永无断绝。陈太建三年(571) (真谛死后二年),法太到建业讲《摄论》,唯靖嵩数人从学。后嵩至彭城大加弘扬。曹毗在扬州、道尼在江西讲学。隋后,道尼去长安弘传。唐代道岳、慧休皆出道尼门下。僧宗、慧旷则在庐山讲《摄大乘论》。地论相州南道的昙迁一系,在北周灭佛之后南来,也习真谛摄论义。隋初,昙迁在彭城开讲《摄大乘论》,声名远播 。隋开皇七年(587),应隋文帝召入长安 ,时大德慧远、慧藏、僧休等亦在座下听讲。一时讲习《摄大乘论 》蔚为风尚。唐以后靖嵩、昙迁、慧远等后学都很得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