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涩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凡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可以治疗各种滑脱症候的药物,称为收敛药。又叫收涩药。

性味:味多酸、涩;性多温或平。

归经:主入肺、脾、肾、大肠经(可因分类不同而异)

[分类及功用 ]:

1.固表止汗药:收敛止汗——治自汗、盗汗等。

2.敛肺涩肠药:

敛肺止咳——治肺虚或肺肾两虚之咳喘。

涩肠止泻——治久痢久泻。

3.固精缩尿止带药:

固精——治肾虚遗精、早泄

缩尿——治肾虚遗尿、尿频

止带——治肾虚或脾肾虚之带下

滑脱的病症,主要有自汗盗汗,久泻久痢,久咳虚喘,遗精滑精,溲多遗尿,白带日久,失血崩漏等症。因为滑脱诸症,如不及时收招,可引起元气日衰,或变生他症。所以,《本草纲目》说:「脱则散而不收,故用酸涩之药,以敛其耗散。」。

这里的药物具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小便,止带,止血,止嗽等作用。凡属外感实邪未解或泻痢、咳嗽初起时不宜早用,以免留邪。

主要药:山茱萸、五味子、乌梅、芡实、诃子。

具有收涩安神的药物还有:

1. 收敛固涩:龙骨、牡蛎(安神)

2. 敛汗:酸枣仁(安神)

3. 除热止汗:橹豆衣

4. 固精涩尿:山楂(消食)、山药、益智仁、山茱萸(补虚)

5. 止血固带:鹿茸(补虚)

6. 止泻摄涎:益智仁(补虚)

7. 补脾止泻:菟丝子(补虚)

本类药物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具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等作用,主要用于久病体虚、元气不固所引起的自汗、盗汗、久咳、久泻、久痢、脱肛、遗精、早泄、遗尿、尿频、带下日久、失血崩漏等滑脱不禁的病证。根据药物功效特点分为三类。

1.固表止汗药:本类药物能行肌表,调节卫分,而有固表敛汗的功效。

2.敛肺涩肠药: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分别具有敛肺止咳喘和涩肠止泻痢作用。

3.固精缩尿止带药: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肾、膀胱经。具有固精、缩尿、止带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