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文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门巴族的文学艺术是西藏文化宝库中又一颗晶莹的明珠。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诗歌等多种形式,有反映民族心理、生活习俗,有反映男女爱情,还有反映生产与生活斗争等。这些民间文学作品,又受到宗教的影响,使许多作品带有宗教思想的印记。门巴族的神话主要反映了古代门巴人对自然现象的一些想象和幻想,门巴族的民间故事内容更为丰富,寓言故事如《猫和老鼠》、《猪和狗的对话》、《蝙蝠的故事》,生活故事如《宝碗》、《菩萨偷米》、《阿比勒保借粮》等,都是门巴族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精品。

目录

简介文学类型及分类

简介门巴族居住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墨脱、林芝等县。[1]约6000余人(1982),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文字,因与藏族长期杂居,通用藏文。口头文学中诗歌占有突出地位。

萨玛酒歌是门巴族诗歌中主要歌体。“萨玛”是曲调名称,多用于婚礼、节日、酒会或劳动等喜庆和欢乐的场合,偏重抒情。歌词内容以表达祝福、赞颂和祈愿为主,从各方面反映了民族生活和习俗。萨玛酒歌分多段体和独段体两种,以多段体居多数。诗体形式大多六音节或九音节一行,三行或四行构成一个诗段;也有七音节、八音节或十音节一行,五行、六行或八行构成一个诗段。每首歌,诗段无定数。在一首歌中,各诗段的结构形式是一致的。《白鹤歌》、《聚欢》、《流浪歌》、《长虹山》、《逃亡歌》、《建屋歌》、《牧人歌》等是萨玛酒歌的代表作品。

文学类型及分类门巴族的文学艺术是西藏文化宝库中又一颗晶莹的明珠。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诗歌等多种形式,有反映民族心理、生活习俗,有反映男女爱情,还有反映生产与生活斗争等。这些民间文学作品,又受到宗教的影响,使许多作品带有宗教思想的印记。

[2]

门巴族有很多神话,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人类诞生神话、生殖崇拜神话、地理地貌神话。《猴子变人》、《三兄弟和扎深木》讲述的就是人类起源的故事,《房脊神》就是一篇最初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的对男性生殖器和生殖崇拜的神话,地理地貌神话则有《那嘎湖》、《三兄弟河》《镇压妖女》等。

门巴族的神话主要反映了古代门巴人对自然现象的一些想象和幻想,而门巴族传说,如《皮休嘎木》则反映了古代门巴人想改造自然的愿望。门巴族的民间故事内容更为丰富,寓言故事如《猫和老鼠》、《猪和狗的对话》、《蝙蝠的故事》,生活故事如《宝碗》、《菩萨偷米》、《阿比勒保借粮》等,都是门巴族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精品。但是在门巴族文学艺术中成就最高的还应该是诗歌,有萨玛酒歌、民间古典情歌、叙事诗等多种类型。

萨玛酒歌是门巴族民间广为流行的抒情短歌,多用于节日、酒会、婚礼、远行和生产中,歌词生动,曲调欢快高昂。酒歌多为七字或九字构成为一句,诗节无定数,常用比喻、渲染和夸张的手法,给人以豪放的感觉。在萨玛酒歌中,有较多的作品是歌颂、赞美家乡的。萨玛酒歌传说最早是一位名叫拉不热的人创作的,他唱了一辈子歌,把欢乐传给人们,最后他坐化成佛,他是门巴族传说中的歌神。

情歌,门巴语称为“森木能古鲁”,意思是“心中的歌”。在丰富的古典情歌中,主要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向往和追求,也有反映对有权势者强娶豪夺女性的愤怒,有些是抒发了由于爱情悲剧所引起的的思怨和忧伤,情歌触及社会现实的各个方面。门巴族情歌多为独段体,句法整齐,每句都有六个音节,分三顿,多为四句一首,也有六句、八句的。曲调固定,填词歌唱。有的前两句一韵,后二句换韵,多用比、兴手段,形象鲜明,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叙事诗,门巴语称为“卓巴古鲁”,意思是“牧人的歌”。《太波嘎列》就是一部很有影响而有流传甚广的叙事长诗,共十四章,四百五十多行。相传,诗的主人公,亦是门巴族的牧业始祖--太波嘎列,全诗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牧业生产的全过程,显示了太波嘎列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战胜自然的英雄气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