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1907.2.10~),广东省海丰县人。童年在海丰及汕头读小学,后在广州培正中学读书。1923年—1925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美术和音乐。1926—1930年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国立音乐院南锡分院学习。
1930年回国后,在广东戏剧研究所内,与马思聪先生共同创办了一支单管制的管弦乐队,同时创办了一所附设的音乐学校,兼任校长。1932年又与马思聪先生合作建立了私立广州音乐院,任副院长,后任代理院长。在此期间,还主编出版了《广州音乐》10期。广州音乐院后因无法筹足国民政府教育部所要求的20万元“基本金”,于1936年秋被迫停办。
1937年8月,陈洪先生突然接到萧友梅先生来信,聘请他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当时上海正处于“八·一三”事变前夕,战火迫在眉睫,局势非常紧张。陈洪先生以事业为重,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按期到上海,成为继黄自先生之后的又一任国立音专教务主任,时年整30岁。就任之时,国立音专处于艰难境地,险恶的形势迫使该校四次搬家,并曾一度化整为零,分散在三个地点坚持办学。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陈洪先生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大力整肃校务,修订完善教学大纲,组织乐队,举行“救济难童音乐会”,创办《音乐月刊》与另一不定期刊物《林钟》。正是由于他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与不畏艰难的魄力,深得萧友梅先生的信任,故而音专的校务悉由陈洪先生办理。上海沦为“孤岛”期间,音专迁至租界,对外改称“私立上海音乐院”,萧先生易名萧思鹤退居幕后,由陈洪先生易名陈白鸿出面负责。1938年黄自先生逝世,陈洪先生除主持校务外,还要接过黄自先生遗下的公共
和声、音乐史、音乐欣赏等课程,包揽全校音乐共同课的教学,工作之繁忙可以想像。这段时期的国立音专,造就了不少人才。黄贻钧、钱仁康、陆仲任、邓尔敬、李德伦、韩中杰、陈传熙、秦鹏章、吴乐懿、高芝兰等等,都是他这时期的学生。
1940年萧友梅病逝,李惟宁代理院长。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汪伪政府接管音专,改名国立音乐学院,李惟宁任院长并兼任教务主任,陈洪先生遂脱身于一切行政职务,专心从事教学。
1946年抗战胜利后,陈洪先生任南京国立音乐院教授兼管弦系主任。1947年兼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49年解放后任南京大学音乐系教授兼系主任。从1952年起,任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直至1983年,后任名誉系主任直到2000年。
作为音乐教育家,陈洪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创建学校、出版刊物、主持校务、教书育人,无论遭遇多少急风暴雨、艰难险阻,都矢志不渝、呕心沥血地坚守在音乐教育这片园地上。尤为可贵的是,为了整个国家、民族音乐水平与素质的普遍提高,几十年来,他甘愿默默地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倾注于祖国的师范教育事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音乐师资、遍及全国各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撰写的《视唱教程》被原高教部确定为全国统一的试用教材。
作为满怀爱国精神的作曲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陈洪先生创作了《冲锋号》、《把敌人赶出领土》、《上前线》等充满激情的抗日救亡歌曲,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时,他和夫人卢碧伦等也在广州青年会组织歌咏活动,每周向群众教歌一次。建国后,他的主要创作有获奖作品《共青团林之歌》、《教师颂》、《春风桃李》等,以及《三门峡大合唱》。
作为音乐理论家,陈洪先生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之一,是将法国学到的“固定唱名法”首先引入中国,并大力提倡推广。在上海国立音专时,就教授此课,现在国内各音乐院校基本乐科课程使用的就是“固定唱名法”。他于30年代,结合教学写出了《基本乐学》和《曲式与乐曲》;40年代完成了力作《对位化和声》,对和声与对位的有机结合进行了独创而有益的探索。后来又著有《怎样写歌曲的钢琴伴奏》、《小提琴教学》、《视唱教程》等著作,以及《英雄交响曲第一乐章研究》、《玛勒和他的〈尘世之歌〉》、《忆萧友梅先生与抗战初期的上海国立音专》、《忆马思聪》等许多研究文章。
作为翻译家,他的译作有:《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柏辽兹著)、《论贝多芬交响曲的演出》(魏因迦特纳著)、《西贝柳斯》(林波姆著)、《巴托克论文书信选》、《肖邦对浪漫主义音乐的贡献》(丽莎著)、《曲式及其演进》(麦克菲逊著)等等。
作为普通教师,值得一提的是,陈洪先生“为师之道在于慈”的教育思想,他热爱自己的学生,待学生如友人、如子女,不但在课业上认真负责,而且在感情上有深的交往,从30年代上海国立音专时期直到南京师范大学时期都是这样,深得广大学生的爱戴。
陈洪先生的成就和贡献,得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他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省分会副主席、《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编委、中国音乐教育学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2—6届江苏省人大代表、第1—4届南京市政协常委等职。为表彰他对中国音乐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01年5月,他荣获中国文联和中国音乐家协会颁发的最高荣誉奖——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2.中共吉林省顾委常委曾任吉林省局级干部,省革委会工作人员,中共吉林省顾委常委
3.第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1945.10~),女,云南玉溪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政协机关党组成员。编审。1968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任新疆日报社记者。1974年至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政治部宣传干事。1978年至1988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究人员。1988年至1991年历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科技组、综合组干部,宣传组、党建组副组长。1991年至1992年任香港紫荆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1992年至2000年任香港紫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总经理。2000年6月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
4. 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洪,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文学院院长,南开大学教授。山东省栖霞县(现山东省栖霞市)市人,1948年7月生于天津,六十年代就读于南开中学,1968年10月上山下乡,1978年10月考入南开大学读研,师从王达津先生攻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1981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学位论文题目是《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留校任教,1985年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88年晋升副教授,1991年升为教授。先后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思想史”、“中国小说理论史”等课程,指导“明清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明清小说与小说理论批评”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名。现担任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文学院院长。兼任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复旦大学古代文学思想史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学术委员;兼任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天津市文学学会会长等。另任《文学遗产》编委、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编委、《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编委、《天津社会科学》编委。
【主要著作】
本人主要研究范围包括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明清小说、文学与宗教等,著有《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微》、《中国小说理论史》、《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金圣叹传论》、《李贽》、《画龙点睛》、《漫说水浒》、《浅俗下的厚重》、《沧海蠡得》,整理校注《何氏语林》,主编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典文论读本》、《诸子百家作品经典》、《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大学语文》、《外国文学通识》、《中国诗词名句鉴赏大典》等。
【主要论文】
学术论文主要有:《元杂剧与佛教》、《论〈西游记〉与全真之缘》、《宗教文字与〈西游记〉的版本演变》、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象征传统、论明清之际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小说宗教描写的人文主义传统、《〈水浒传〉李卓吾评本真伪辨》、李卓吾小说创作论述评、从《沉吟楼诗选》看金圣叹、金圣叹“张姓”说辨疑、从“三境”说看金圣叹的思想渊源、释《水浒》金批“因缘生法”说、金批“忠恕”说论析、《三国》毛批考辨二则、论《三国演义》的诸葛范型及其文化意蕴、《三国演义》中的军事心理学、侠与禅的妙合、《西游记》成书过程的假说、牛魔王佛门渊源考论、从须菩提看《西游记》的创作思路、《聊斋》冯、但评衡估、《林兰香》年代考、《红楼梦》因果框架简析、论疯僧跛道的文化意蕴、《红楼梦》脂批“囫囵语”的理论意义、钱谦益金圣叹“仙坛唱和”透视、归庄文学思想述评、对复兴儒学的困惑与思考、《文心雕龙》对《高僧传》之影响臆探、清初文论中的佛学影响、《天雨花》性别意识论析、中国小说理论史研究的百年回顾与前瞻、折射士人心态的一面偏光镜、一统或多元、也谈文论“失语”与“话语重建”、金庸小说经典化及其他、学术:公私之间的天空等。
【获奖情况】
以上著作先后获天津市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六次,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社科项目七个,承担教育部教改项目、统编教材项目三项。
本人先后获国家教委“宝钢奖”,天津市授衔专家等。
【主要学术建树】
1、对中国小说理论史的全面研究。
2、对金圣叹、李卓吾、归庄、钱谦益等作家的个案研究。
3、对佛教与文学,特别是小说关系的研究。
4、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
4、对传统文化其他方面的研究。
5.开封市青年教师男,中共党员,副教授,主讲教师,1965年12月出生,198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教育学士学位;多次受到省、市、学校等各级领导表彰;教学评估和年终考评连年优秀;曾先后获得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开封市青年教师新秀”,“开封市新长征突击手”,“开封大学优质课奖”,“开封大学教学比赛优胜奖”,“开封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金心莲花奖”等荣誉。
在科学研究方面,曾发表专业论文24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主持省级项目5项,地厅级项目1项;参与地厅级项目1项;获地厅级以上成果一等奖3个、论文一等奖4个、省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一个;编撰教材7部,其中6部为主编,1部为副主编。现在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
6.革命烈士(1906—1943),原名鸿,曾名开、非白、宗炎、浩、正浩,浦江岩头陈人。1924年春,在宁波就读于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联络宁波部分青年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探索革命真理。并与华岗(华少峰)一起组织省立第四中学学生自治会,并被推举为宁波学生联合会代表。是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宁波各界五卅惨案后援会,带领同学罢课和示威游行。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0月,任中共宁波地委经济斗争委员会书记。1926年冬,调上海学习。次年,任吴淞工会联合会主任。在中央特别行动委员会领导下,参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参加工人武装进攻并占领北火车站的战斗。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判刑6个月。出狱后,历任中共无锡县委书记,无锡中心县委书记,上海浦东区委书记,京沪特委常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沪中区委书记。1930年春,在上海再次被捕,囚于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判刑9年又11个月。因领导狱中斗争,策划暴动未成,加刑10年。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后获释至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后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次年8月,调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五队任指导员。继随陈毅挺进江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历任中共苏南特委委员、组织部长,第五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员和丹南中心县委书记。1943年春调浙东,任中共四明地委书记。9月,兼任四明自卫总队政治委员。11月26日夜间,陈洪率指挥部转移,在余姚紫龙庙山麓与浙江保安团田岫山部遭遇战中牺牲。
7.西南大学教授男,1964年12月27日生。1981年9月至1985年7 月在西南大学物理学院读物理学专业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9月至1991年7 月在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年9至1997年7 月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攻读粒子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7月至1992年7月在重庆教育学院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系工作,1991年6月起任讲师。1992年7月至今在西南大学物理学院工作,1998年6月起任教授。1997年9月起任我校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2000年起为我校理论物理重庆市重点学科带头人,并入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2年6月起任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
研究从事专业为:理论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强子物理与核结构理论、凝聚态理论与计算凝聚态物理。目前主要兴趣是:强子与核结构、质子—质子/核反应的理论研究,以及了固体材料、团族等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部省级项目7项、横向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23篇被sci收录。
长期从事的教学工作有:物理学专业本科量子力学、硕士研究生高等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以及博士研究生电子结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等。培养了7名硕士研究生,目前在学硕士研究生10人、博士研究生2人。主持了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出版教材两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篇。
主要社会兼职有:1999年起任重庆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2000年起任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
8. 徐州师范大学教授男,1959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83年至今在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工作,1997年7月于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文学院党委委员,教工第四党支部委员,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曾任中文系副主任、院教学委员会委员。2002年7月晋升教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古代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方向的教学与研究。现为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中华文史史料学会会员等。
主要讲授课程:
《古代文学》《佛教与文学》《先唐诗歌研究》《六朝诗歌研究》《文学史料概述》等
主要学术成果:
1.《升霞与涅盘》,1998.3东方出版社
2.《诗化人生》,1998.3河北大学出版社
3.《佛教唱导与六朝小说》,2001.9文学评论丛刊
4.《八关斋与中古小说》,1999.4 刊江海学刊
5.《盂兰盆会起源及有关问题新探》,1999年佛学研究
6.《读<江湖诗派研究》>》,1999.2书品
7.《汉化佛教讲经仪式考释》,1999.1徐州师大学报
8.《竹溪文丛》,1999东方出版社
9.《玄学诗化与诗玄学化》,2001.1东方论丛
10.《清词研究的重要建树》,2000.5 江海学刊
11.《版本、校勘等问题研究 <百喻经>版本、校勘等问题研究》,2003年刊佛学研究
12.《所录譬喻类经典考论<经律异相>所录譬喻类经典考论》,2003.3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13.《文本的性质及形态 <六度集经>文本的性质及形态》,2003.4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14.《佛教与中古小说》,2002.8台湾:佛光出版社
论文《八关斋与中古小说》、《汉化佛教讲经仪式考释》《玄学诗化与诗玄学化》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主持科研项目:
1.《宗教与魏晋南北朝文学》,1997-2000,省“九五”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2.《佛教与中国诗学》,1996-1999,省教育厅
3.《汉译佛典文学研究》,2001-2004,省“十五”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获奖情况:
1.2000年江苏省高校一类优秀课程, 省教育厅集体(第四)
2.1998年徐州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校级,独立
3.论文《佛教唱导与六朝小说》被《文学评论》2001.1提名为2000年度优秀论文
4、1999、2000年年终考核被评为校优秀,2000年提前晋升一级工资。
5.2002年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9.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纳米生物材料与生物印刷和包装环境与废弃物循环利用方向研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印刷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协委员、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参编教材2部,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
10.新疆温泉县外贸局退休干部男,1934年6月生,浙江省东阳市人。原新疆温泉县外贸局退休干部。系中国医促会医疗养生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特约会员,中华气功进修学院指导教师,浙江省气功科学研究会会员,义乌市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1965年开始修炼传统气功。1980年开始义务气功教学和临床调病。30余年修炼印证了气行大小周天,和中脉显影、性命相交,金丹显现,人天相应,功中喜悦,神虚合道(初步)等特殊效应,20年气功教学和调病,探索和掌握了周天功在优化心灵,和医疗养生康复开慧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规律。根据自身的实践体会,对唐宋以来传统内丹术加以发展和创新整理成周天功。自1980年传播以来,收到良好效果,1996年获选参加国家体委召开的“首届全国全民健身气功养生交流大会”。著作有:《周天功心悟》一书,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周天功的功理功法。另有《气功运气疗法简谈》《自然法则·人体生命与气功修炼》、《周天功与周天功心悟》、《气功修炼与心身疾病》以及非常见病病例,如《运动神经元病气功治疗1例》和《周天功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症纪实》等文,先后在《真气升华心悟》、《浙江气功》等书刊上发表文章10余篇。传略被编入《中华百年人物篇》、《中华魂·中国百业英才大典》、《中国创业英才》、《中华英才大全》、《中国当代气功师辞典》等辞书。
11、和谐中国书画院执行院长湖南邵阳滩头人。著名画家,铁道兵出身,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中国十大注册品牌人物、爱心大使和谐使者。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北京人间远景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和谐中国书画院执行院长。
中华鱼神陈洪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展出,并先后获得中宣部,文化部、铁道部等部门颁发的大奖。作品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美术杂志》、《世界慈善家杂志》、《中外新闻》、和谐中国网、学习型中国网、中央电视台、凤凰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中华鱼神陈洪早年以版画创作为主,近年多以国画出面,尤擅画鱼。业界也常有 “鱼王”、“鱼仙”之尊称。
简介:中华鱼神陈洪,中宣部金奖获得者,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展出。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作品被韩国前国务总理李寿成、前秘鲁总统桑德曼等各国友人收藏。
12、青年散文诗人

男,1981年生于云南永善,曾在马楠乡坪厂村小学、马楠乡党政办、永善县委政府新闻宣传中心、县文明办工作,系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曾主编《溪洛渡文艺》(出刊5期),现为《永善文学》(双月刊)编辑,有文学和新闻作品在《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散文诗作家》《岁月》《北海晚报》《澳洲彩虹鹦》《时代风采》《新诗大观》《云南法制报》《云南政协报》《昭通日报》《情诗》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并入选《2005年网络散文诗精选》《2007中国年度散文诗》《2008中国年度散文诗》《中国当代诗库(2008)》《守望者》(昭通师专30年文学作品精选)等选集,与人合著大型文化旅游宣传画册《神州永善》(云南省人民出版社)。曾获得云南省首届网络诗歌大赛最佳散文诗奖、中国首届校园文学大赛校园诗星奖等十余次,著有散文诗集《彼岸的风景》。
13、广元图南专修学校法人代表、校长四川苍溪人。广元图南专修学校(原广元利州星宇教育学校)法人代表、校长,标准的“80后”校长。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普通话国家一级,计算机技师,网站开发工程师。其先后在报社、电台、企业、公办院校工作,现为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评员,计算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广元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