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瘦燕(1909~1969)祖籍江苏嘉定,寄籍昆山。本姓李名昌,后出嗣陆门,改姓陆取名瘦燕。生父李培卿为当地针灸名家,陆瘦燕中学毕业后随父侍诊,博览医书。民国16年(1927年)初设诊于昆山及上海两地,后因战乱遂留上海开业,以其精湛之针灸术,声誉日隆,日诊百余人,成为上海针灸名家。民国37年偕夫人朱汝功创办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附设函授班,招收各地学员,传授针灸术。同时,研究针具改革,设计制造针灸经络穴位模型,又于报刊开辟《燕庐医话》栏目宣传针灸知识,弘扬中国古老之针灸术,影响远及东南亚一带。
1952年,陆氏参加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工作,1955年任第二军医大学及上海市干部疗养院中医顾问。1958年起,历任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主任、针灸系主任、龙华医院针灸科主任及上海市针灸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针灸学会主任委员等职。曾当选为上海市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全国第三届政协特邀代表等。1959年,作为中国医学代表团成员赴苏联及东欧诸国讲学、会诊及学术交流。
陆氏对“经气”含义、十二经脉同名经相接关系、六府之合穴、经脉交会等理论多有阐发。临诊根据脏腑虚实及五行生克配穴处方,倡用温针(针尾加艾绒烧热)及五腧穴补母泻子法等以提高疗效。曾对针刺“烧山火”、“透天凉”及“导气针法”进行临床实验研究,获得颇有价值的科学资料。还与其同道、学生等著书立说,主要有《针灸正宗》、《经络学图说》、《针刺灸法汇论》、《腧穴学概论》、《针灸腧穴图谱》等。有关论文和临床医案,由其妻子及学生整理汇编成《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一书公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