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碑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富川碑林,位于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境内,前人留下的岩石镌刻甚多,书字岩碑刻、回澜桥碑群、知米石刻、川岩摩崖石刻,不论是行文或笔法,均颇有艺术感染力。对人文历史和考古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是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资源。

中文名:

富川碑林

位置:

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

特点:

岩石镌刻

成就:

行文笔法均颇有艺术感染力

价值:

历史、考古、旅游

时段:

嘉定八年(1215年)以后

在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境内的几个地方,前人留下的岩石镌刻甚多,被泛称为“富川碑林”,主要有以下几处:

书字岩碑刻 位于麦岭乡春塘村郎山山麓。书字岩又名穿山岩,为宋朝御史周英纠罢官还乡后于嘉定八年(1215年)开辟的。岩内摩崖镌刻琳琅满目,字体有楷书、行书,有两首七律《穿石岩》诗为“倒写、倒刻、倒读”,内容为叙述周英纠“罢官、归隐、开洞”的心境,镌刻刚劲有力。

回澜桥碑群 在距县城30多公里黄沙岭下朝东油沐乡的回澜桥,刻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现保存完整的有十二方碑刻,每方由高2米、宽1米的大块青石刻成。碑额为正楷书刻,字体圆浑有力。碑头题字有“回澜记”、“乐舍芳题”、“功并洛阳”、“山川一握”、“胜跨连虹”、“金石壮志”等。

知米石刻 在新华乡井头湾村后山背面的山巅上,正书横刻,字高2米,阔2.6米,字吃石10厘米许,旁有行书七律诗四首并序,为朱盛浓刻于南明永历十年(1656年)八月廿二日。“知米”两字是讥讽当时人只知食米,而不知抵抗清兵。“知米”诗刻对南明小皇朝的研究有一定价值。

川岩摩崖石刻 位于县城西北18.5公里的石龙山腹部、城北乡石狮村川岩北进口右侧的峭壁上。石龙山海拔390米,山上怪石嶙峋,古木森森,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川岩是富江河水穿过的岩洞,长280米,宽50米,高80米。面积为1.4万平方米,能容万人。岩中有清代摩崖石刻多处,其中以入口处峭壁上的“独挽狂澜”四个行书大字最为引人注目,字镌于右壁上6米高处,竖排阴刻,字径l米,刻深十厘米,行笔流畅、苍劲传神。

是广东南海潘璘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率兵路过此地,赏岩之余兴起留书镌刻的。此外,北进口右壁下的三角锥体大石上刻的“山水之腴”四字楷书也极有特色。该字字径50厘米,为横排阴刻,为清同治五年(1866年)蒋汉卿书刻。锥石右侧内还刻有清皇封正六品山主黄瑞林捐助修建川岩桥墩、石阶路碑记。这些石刻不论是行文或笔法,均颇有艺术感染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