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岗地处凤卧镇西面高山上,是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所在地,与凤林冠尖省“一大”会址相对应。1939年7月21日至30月,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 凤林冠尖召开,后因怕叛徒出卖,中间几天小组会转移至对面山的马头岗村召开,大会闭幕式又转移至冠尖。90年代后,马头岗村山上群众基本搬迁下山。
目录
简介革命历史革命根据地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浙南革命名将”郑海啸的故乡马头岗小学特产“浙南旗枪”蕉藕粉
简介马头岗村本数据来源于王朝地图,最终结果以王朝地图数据为准。
马头岗村位于平阳县西北部的山区,隶属凤卧镇。1949年前曾与凤林村是同一个村,两个村互相毗邻。1949年后分为凤林、马头岗两个行政村。明万历十二年(1584),凤林郑氏祖先从闽南马头岗村一大纪念碑
搬迁至此建村。相传东边丛林中的黄榉木上有凤栖息,故以凤林名村。现凤林村下辖冠尖、过溪、房山、面前山等5个自然村。1992年,有1491人。冠尖位于凤林村东侧的山上,海拔324米,因山形貌似古人的帽子既圆又尖而得名。清嘉庆年间,翁氏祖先从山下的吴潭桥村搬迁到马头岗。山岗上有一特大岩壁酷似马的头部,故村名马头岗。现辖马头岗、隔子山、大崎、龟龙背4个自然村。1992年有548人。冠尖与马头岗一东一西、一高一低,遥相对望。
革命历史马头岗村一带森林茂密,古木参天。马头岗、冠尖山路陡峭、地势险峻。1930年开始,中共浙南党组织的早期领导人叶廷鹏在此开展了革命活动,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刘英、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后,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中共浙江临时省委机关,曾长期设在这一带,这里成为当时中马头岗村会址
共在浙江省开展革命活动的核心根据地。红军挺进师在马头岗村集中整训,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扩大会在马头岗村召开,红军挺进师第一期干部训练班和爱国青年救亡干部训练班在马头岗村举办,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在马头岗村冠尖、马头岗召开。
贫苦村民积极拥护、支持和参加革命,为党组织和红军提供食宿,站岗放哨,递送情况,做向导,赠草鞋,一部分优秀分子加入了革命队伍和党组织。在严酷的对敌地下斗争和游击战争岁月里,共产党员、游击战士和革命群众用鲜血谱写了悲壮的革命篇章。马头岗先后有20名革命者壮烈牺牲。被誉为“浙南刘胡兰”的马头岗村郑明德,13岁参加革命,16岁不幸被捕,英勇就义。马头岗村的翁浩晃,在一次国民党军即将屠杀无辜群众时挺身而出,牺牲自己救下了20名群众的生命,并使马头岗的民房免遭焚烧。
革命根据地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中共浙江省委根据党中央关于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和通知以及东南局的指示,于1939年7月21~30日在凤林的冠尖和马头岗召开。设在冠尖的会场是郑永暖家的单独房子(现名新楼),主要活动有开幕式和闭幕式,以及刘英同志的政治报告和抗战以来的工作总结,还有一次大会发言是在冠尖进行的;设在马头岗的会场是翁吉忠房子最右边的一间房子,小组会、两次大会发言以及选举是在马头岗进行的。
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共25名,省委机关6名,浙南7名,处属、台州、宁绍各3名,金衢2名,浙西1名。列席的代表7、8人。参加闭幕大会的人较多,当地的支部书记及其委员都曾参加。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刘英、龙跃、张其林、郑丹甫、林一心、杨思一、丁魁梅、林辉山、孙绍奎、刘发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1]
羡等10位为出席党的“七大”代表,并以刘英为代表团团长。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了刘英、薛尚实、汪光焕、龙跃、张其林、郑丹甫、林辉山等7人为中共浙江省委委员,选举林一心、杨思一为省委候补委员,刘英任省委书记,薛尚实任组织部长,汪光焕任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由刘英兼任。大会讨论了统一战线问题、农民问题、青年群众团体的领导问题、妇女问题等,通过了《对目前形势与浙江党的任务决议》以及《告全浙民众书》。
马头岗村党支部除负责会址周围巡逻放哨外,还组织了部分党员和积极分子负责采购粮食、蔬菜、日用物品及运输等工作。马头岗是在半山上,粮食等物品都要用肩挑上山去。许多党员和积极分子还把自己种的青菜萝卜送给省委机关和大会,以表心意。
省党代表大会结束后,各级党的组织进行了传达。1939年5月下旬,中共浙南特区代表大会在冠尖召开;6月初,中共平阳县代表大会又在冠尖召开。冠尖和马头岗的省党代会会址,由于群众的保护,至今仍保存完好。为了使后人永远纪念这次大会,当地人民购买了会址的两座民房,开设了省“一大”会址纪念馆,并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南革命名将”郑海啸的故乡郑海啸原名郑志权、又名老海,1900年出生于马头岗村房山的一个农民家庭,在五兄弟中排行第三。1927年,马头岗村组织农会,郑海啸被推选为农会主席,带领马头岗村农民进行了“二五”减租斗争,取得了胜利。1930年春,他在群众的支持下创办了马头岗小学,被推选为小学校长。1933年6月,郑海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9月,平阳北港成立区赤卫队,郑海啸被推选为赤卫队长,1935年又被任命为平阳县赤卫队队长。1933年夏天,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郑海啸被选为凤卧乡乡长,利用合法身份积极为党工作。1936年7月,郑海啸被国民党北港区署警卫队逮捕,被严刑拷打成重伤。经党组织的营救获释后,被中共浙南特委任命为中共平阳县委书记。1937年4月被闽浙边临时省委任命为浙南特委常委兼任瑞平中心县委书记。1949年后,郑海啸任温州专员公署第一任专员、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浙江省政协常委等职。1987年在杭州逝世,终年87岁。马头岗小学马头岗小学是中共平阳县委领导革命活动的中心基地之一。从1930年起,先后有郑海啸、施泽民(1941年叛党)、郑志偶3位县委书记和浙南红军司令员陈铁军以及郑学钱(烈士)、黄铁汉(原《浙江日报》社副社长)等均在该校担任过校长或教员。中共浙南委员会书记叶廷鹏、委员黄先河常到该校从事革命活动。当时中共平阳县委许多会议在此召开。县委许多传单、标语在此油印或书写,然后分发到各地张帖。抗日战争初期,马头岗小学师生组织抗日救亡宣传队,配合红军宣传演出。
特产“浙南旗枪”马头岗村有生产加工优质名茶和蕉藕粉的历史。这里所产的“浙南旗枪”誉满中国。每年农历惊蛰至清明前,当地人便采摘下二叶一芯的茶芽,由经过专门培训的炒制技工的手工加工,炒制成优质成马头岗村旗枪茶叶基地
品茶,形状酷似旗和枪,故而得名。“浙南旗枪”炒制工艺技术要求高,炒制的手法、时间、火候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还必须在清明节以前采摘炒制的才算正宗货色,因此数量不多,故被视为茶中珍品。1949年后,国家对茶叶实行计划管理,“浙南旗枪”炒制工艺几乎失传。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当地一些人又重操旧业,恢复了“浙南旗枪”的炒制和贩销。蕉藕粉蕉藕加工成的蕉藕粉用途广泛,以食用为主,有抓蕉藕丝、剥蕉藕片、搅蕉藕粉糊等多种吃法,其中以抓蕉藕粉丝吃法最多,也可以作各种食物的佐料。过去当地人仅作为自食的一种粗食,蕉藕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70年代,一些外地宾客来此地作客,尝到了蕉藕粉的美味,交口称赞,于是蕉藕粉才陆续被作为低级礼品馈赠亲友和廉价商品少量登市。80年代后,有人与大城市的副食品经营单位和大餐馆挂钩,把从本地收购的蕉藕整车运销到外地去,使蕉藕登上了大雅之堂。现在蕉藕的种植、加工、销售都已形成规模,成为大宗地方名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