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地处孟定镇北边,距孟定镇政府所在地2.00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83公里。东邻罕宏村,南邻城关村,西邻下城村,北邻镇康。辖弄么等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85户,有乡村人口3729人,其中农业人口3729人,劳动力201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900人。
全村国土面积9.93平方公里,海拔489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600毫米,适合种植橡胶、水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703.00亩,人均耕地0.53亩,林地12,310.00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6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7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703.00亩(其中:田1,213.00亩,地490.00亩),人均耕地0.53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12,31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41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3.26亩,主要种植橡胶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880.00亩,其中养殖面积80.00亩。有橡胶、橡胶、胡椒等资源。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685户通自来水。有685户通电,有55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5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4.32%、86.2%和86.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1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58户(分别占总数的34.09%和24.35%)。
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2.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2.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259辆,摩托车463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213.00亩,有效灌溉率为71.23%。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76户。全村有8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有8个自然村已通路;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8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9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90 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8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60.5万元,占总收入的27;畜牧业收入258万元,占总收入的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25头,肉牛90头,肉羊50头);渔业收入39.5万元,占总收入的1.4%;林业收入1359.5万元,占总收入的51%;第二、三产业收入302.5万元,占总收入的9.7%;工资性收入16万元,占总收入的2%。农民人均纯收入3357元,农民收入以橡胶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6人(占劳动力的1.57%),在省内务工16人。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685户,共乡村人口3729人,其中男性1905人,女性1824人。其中农业人口3729人,劳动力2016人。该村以傣族为主,其中傣族1640人,汉族208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690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90.39%;享受低保144人(人员名单附后)。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534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4公里。该村建有公厕6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8个。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5所,校舍建筑面积1,694.00平方米,拥有教师19人,在校学生363人,距离孟定镇中学4.00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63人,其中小学生193人,中学生170人。
全村建有文化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新农村建设(2007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 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新农村建设前农民人均纯收入2671元,新农村建设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57元,人均有基本农田0.4亩,人均有经济林果多少3.3亩,每户有1院安居房,有1个科技明白人,有1个好的发展项目,有11个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有3条进村入社硬板路,村级建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1个,有村容村貌整治规划1个,有产业发展规划1个。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由于村财力较弱,没有资金修缮入村道路,目前部分小组还是土路,一旦雨季,经常发生道路中断和泥泞,致使群众出行困难,带来生活、生产上较大不便;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自我投入能力差;3.农业生产力提高难,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4.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5.卫生设施简陋,医护人员缺乏。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切实打牢一个基础,巩固提升一个支柱产业,培育三个新兴产业,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明显变化,村风、民风更加文明。一是发展橡胶、胡椒等经济林果产业;二是发展牛、猪、鸡养殖业;三是大力发展民间工艺、运输业等个体私营经济;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和完善村委会的绿地和建设;五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六是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推广;七是加强宣传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活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