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梧桐,沈阳闽南实业有限公司暨闽南国际石材城董事长,辽宁福建商会常务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1950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做过裁缝、包过工程,1984年远赴东北推销水暖器材,辗转东北三省,1992年在沈阳开阀门厂销售处,先后带领家乡百余人“闯关东”,2000年与辽宁的部分闽商共同筹立福建商会,2003年创办沈阳闽南国际石材城。
目录
人物生平企业发展回馈乡里精彩言论相关评论
人物生平曾文仲祖籍惠安,1942年出生于缅甸,12岁到英国接受教育,从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电机工程系毕业,后在美国纽约理工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和营运研究学双硕士学位。1971年,他遵从父命到香港,共操曾氏家族事业。曾文仲牢记家父“惠人惠己、安国安家”的教诲,很早就立下报效祖国的夙愿。在英国留学期间,他努力学习并掌握了华语。在担任伦敦留学生会会长后,他更是关注祖国统一大业,并团结台湾、大陆留学生。
1980年起,曾文仲多次回内地观光探亲,目睹改革开放后繁荣富强的新景象,他为统一大业尽一份力的心情更为迫切。他说,处在香港的位置,做海峡两岸的和统工作很合适,香港的闽南人士,沟通两岸又有血缘上的根基,“我这种人不做,谁来做呢?”。2002年1月,作为执行会长,曾文仲率香港地区和统会访问团对台湾进行破冰之旅,所到之处受到了热情接待。
企业发展1992年,卓梧桐以一名机电产品推销员的身份来到沈阳,人生地不熟,他只好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去推销,由于闽南口音很重,很多人都听不懂他讲的话,甚至还被客户直接撵出去。但卓梧桐并没有灰心,凭借自己的信誉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卓梧桐与沈阳很多企业都建立了合作关系,生意越做越大。四年之后他有了自己的公司,2000年,他成功兴建了一个庞大的沈阳闽南产业园。卓梧桐说,虽然他长年在外地打拼,但心里还是念念不忘家乡,这次回来,就很想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 “进一步了解,看厦门还有多少发展空间,多少项目适应我们做的。我们在外地是非常想念家乡,挣的钱我们也愿意在家乡投资,到时叶落归根,在这里养老。”
回馈乡里阮志雄一个月中有一半的时间在天津、内蒙古等地奔走,为自己的事业打拼。“虽然如此,但对自己家乡的事情,我们还是积极参与,热情建言献策。回馈乡里,是在外闽商的责任。”他是香港金雄集团董事长,还是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福建商会会长。
阮志雄出生在泉州,在香港生活了15年。他从与人合作做纸品贸易起家,后转做印刷生意,逐步发展到包装和房地产业,一步步迈向成功。1998年,他将自己在内地的分公司从上海迁到天津,为天津开发区的外资企业提供印刷包装方面的配套。许多著名品牌如雀巢咖啡等食品、药品、电子产品的包装都由他的企业提供。在天津和内蒙,他进入房地产领域,成功开发了多个房地产项目。
阮志雄说,近年来福建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福、厦、泉等招商活动频繁,这对外出打拼的闽商来说,是个“叶落归根”的好机会。不少以前出去打拼的闽商,从几十块钱发展到如今资产好几千万,但是这些闽商此时也面临“二次创业找不到好方向”的困惑。他认为,与其炒房不如回家乡二次创业。“闽商聚厦门”活动是个非常好的主意,为广大在外拼搏的闽商提供了一个重新了解厦门、接触厦门的机会,有一部分人将会找到投资方向,回到家乡二次创业。
精彩言论“听说厦门要组织大家回家看看,我们沈阳闽南商会的会员们都争着要来,给我们四个名额,但报名的有十多个。”沈阳闽南商会常务副会长卓梧桐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我们这些人就像嫁出去的姑娘一样,想念着家里的父老乡亲,一旦回来,也许比家里的儿子作的贡献还大呢。我们这些人就像嫁出去的姑娘一样,想念着家里的父老乡亲,一旦回来,也许比家里的儿子做的贡献还大呢。
“如果有好的项目,我很希望到厦门投资,为家乡作点贡献。”卓梧桐有感而发,正所谓“在家日日好,出门朝朝难”,在外经商的闽南人都有着爱国爱乡的传统,渴望着“叶落归根”,陈嘉庚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闽商当中还会出现更多的陈嘉庚。
相关评论身在异乡,卓梧桐先生一直不忘为家乡作贡献,在他的积极奔走和推动下,2005年2月,厦门与沈阳结为友好城市。卓梧桐说,在外经商的闽南人都有着爱国爱乡的传统,陈嘉庚先生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出现很多陈嘉庚先生类似的人物,为我们厦门做事。”
1992年,卓梧桐以一名机电产品推销员的身份来到沈阳,人生地不熟,他只好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去推销,由于闽南口音很重,很多人都听不懂他讲的话,甚至还被客户直接撵出去。但卓梧桐并没有灰心,用他的话说,“做推销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脸皮要厚,被客户撵出来之后,过几天我还会过去,直到与这名客户建立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