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稳定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原子核具有的阻碍自发衰变及裂变的能力。在天然及人工合成的2000多种核素中,有近300种是稳定的,而大部分是不稳定的。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地发射某种射线而衰变,变成稳定的原子核;一些重的不稳定的核可以自发地分裂成两个(少数情况下可分裂成三个或更多)质量相近的原子核(裂变),而最后变成稳定的原子核。

特点原子核的稳定性与原子核内的核子数A有关。[1]A太大的核不稳定。现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最重的核素是铀 235、铀238和少量的钚244,而它们都是不稳定的。原子核的稳定性与核的中子数N和质子数Z的比有关。对于A<40的核,N和Z大致相等时,原子核稳定;对于A>40的核,N/Z>1时,原子核才稳定,像铅208这样的重核,N/Z≈1.6时,原子核还可以是稳定的。实验还发现,在稳定的核素中,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偶数的原子核(偶偶核)最多,表明原子核中的中子和质子有各自成对的趋势;当原子核中的中子数或质子数分别为 2、8、20、28、50、82、126等幻数时,原子核显示出较大的稳定性(见核模型)。

β稳定线 把原子核按其质子数Z和中子数N标绘在Z-N平面上,发现具有β衰变稳定性的核素都集中在一条很狭窄的区域内,通过这个区域的中心可以作一条曲线,它称之为β稳定线。距离β稳定线越远的原子核,对于β衰变越不稳定。一般地说,β稳定线丰中子一侧的核素具有β-衰变的不稳定性;质子数偏离β稳定线过远的缺中子核素具有β+衰变的不稳定性。(见新核素的合成)

稳定岛 一种核模型理论预言,在中子数为180、质子数为114附近,有可能存在一些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超重原子核,这个区域叫做“稳定岛”。能否找到超重元素决定于这一理论的可靠性,目前这一预言还没有被实验证实。(见超重元素、超重核稳定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