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原性致纤维性肺泡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隐原性致纤维性肺泡炎(IPF)系指原因不明的下呼吸道的弥漫性炎症性疾病。炎症侵犯肺泡壁和临近的肺泡腔,造成肺泡间隔增厚和肺纤维化。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其至小气道和小血管也可受累。其临床特点有进行性呼吸困难,Vekcro罗音,进行性低氧血症。肺功能受损以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障碍为主。IPF较少常见,且诊断困难,患病率约2 ̄5/10万,发病年龄多为40 ̄5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绝大多数病程为慢性,起病骤急者罕见。

隐原性致纤维性肺泡炎-症状体症1.进行性呼吸困难为本病特征。

2.刺激性乾咳或伴少量粘痰,少数有黄痰及血痰。

3.乏力、消瘦、关节疼痛、低热等。

4.肺底及腋下区可闻及爆裂性罗音(称Vekcro罗音),吸气末听到,表浅粗糙、调高。可有肺气肿及右心衰竭,50%以上病人有杵状指(趾)。

隐原性致纤维性肺泡炎-诊断依据1.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为主的临床症状。

2.肺部有典型的弥漫性间质疾病阴影。

3.未发现任何致病原因。

4.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下降。

5.肺活检可助确诊。

隐原性致纤维性肺泡炎-治疗原则1.糖皮质激素为本病首选药。

2.免疫抑制剂用于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者或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3.中医中药作辅助治疗用。

4.其他对症措施:如氧气疗法,抗生素治疗控制肺部感染等。5.肺移植。

隐原性致纤维性肺泡炎-疗效评价1.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胸片肺部病源几乎消失。

2.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功能损害有所恢复,胸片病源减少。

3.未愈:症状、体征、肺功能及胸片均无改善。

隐原性致纤维性肺泡炎-专家提示因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属于原因不明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可能改善症状,免疫抑制剂多与激素联合应用。疗程要长,切忌停药太快。及早防治呼吸道感染,延缓病程发展。(中国医学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