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省旌德县城西南15公里白地镇。江村枕山环水(因东有金鳖山,别名金鳖村),布局形似一把敞开的太师椅,村前水口两边的狮山、象山如两扶手。江村为江姓聚居地古村落,始建于隋唐,明清时达鼎盛。村中曾有宗祠八座。现存总祠“江氏宗祠”,始建于明初,四进三天井,一进仅存防火用明塘拱桥,祠内门楼砖木石雕精美。其他有明孝子祠、溥公祠等。
江村始建于隋末唐初,有1300余年的历史。据记载,咸丰初年(1851年)江村人丁达8万余口,号称“小杭州”。全村共有书屋9所,“重诗书,勤课诵,多延名师以训子弟”明清时期,江氏族人考取进士、文、武举人,明经126人,发国初十年又出博士、学士17人,这在中国的古村落中,极属罕见。
1938年,宁国府属六县联中师生员工两千余人由宣城迁址旌德江村,八年间,在江村求学就读的学生竟达八千余人,在海内外颇有声誉。发达的文化蕴育了江村英才辈出:革命烈士江上青(江泽民主席之父);清代医学家“人痘接种法”发明者江希舜;清代翰林院编修、书法家江志伊;中国社会党领袖江绍铨;《语丝》发起人、民俗学家江绍原;著名数学家江泽涵;胡适夫人江冬秀等都是江村的骄傲。民国代总理江朝宗;民国安徽省长江绍杰;民国海军将领江泽澍等也出自江村。“父子进士”、“兄弟博士”更是世代传诵。明清时代,江村渐入鼎盛,村中最多时建有八座宗祠,巍峨壮观;老街牌坊接踵林立,岿然雄踞;二十四天井古民居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数十亩之广的聚秀湖汇聚金鳌山飞流直下的双溪之秀。历经千年沧桑,现在江村境内牌坊、老街、宗祠、民居风韵依旧。周围“黄峰晓日”、“天都耸翠”、“箸岭晴雪”、“狮山著雨”、“羊冈夕照”,景色旖旎,如诗如画。 进村有故事,入目皆文章。
江村江村建村近1400年。据江氏宗谱记载,夏禹国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儿子启封于江国,是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孙文学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时考城人,任宣城太守。
清咸丰年间(1855年-1860年),江村连年遭受严重的旱涝虫灾,加之太平天国残兵劫掠,江村“十室九空,遗子之民至于相食,所存者不及嘉道盛时百分之一。”村民背景离乡,流落四方,难民大多从芜湖顺江而下,及至南京、扬州落户。江泽民主席的尊祖,就是这个时候迁居扬州的。村中曾有宗祠9座,牌坊18座,书舍9所,藏书万册,以及育子弟8000余人的抗战时期六县联中。明清时期,江村造就了进士18人(其中授翰林院编修4人),文举人42人,武举6人,另有明经40人,辟举4人。民国初十年出学士、博士18人。这在中国古村落中实属罕见,同时,也为徽州许多古村落望尘莫及。
江村饱经千年世事沧桑的江村,境内牌坊、祠堂、老街、名人故居基本保存完好,千年古韵依旧,并已逐步对外开放。近年来,省、地、县主要领导对江村的保护开发十分关注支持,仅省级就有:原安徽省省长傅锡寿、省人大主任孟富林、省政协主席方兆祥、副省长蒋作君、副省长卢家丰等领导亲临江村观光调研,题字纪念。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范敬宜也先后到江村观赏。江氏后裔江泽恩、江春泽、以及江泽涵之子江丕桓等先后到江村寻根问祖。二00二年接待海内外游客逾十万人次。地方党委政府对江村特有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极为重视,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已行文公布江村为“旌德历史文化保护区”。其中父子进士坊、溥公祠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00二年,江村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并着手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及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的工作。江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规划蓝图已经省政府原则同意。省企业家余春明董事长已倾资五千万元人民币对江村历史文化遗迹展开保护维修工作及旅游开发工作,江村参与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开发的基本骨架已构筑,一年来已恢复一座被毁的狮山古庙、村口文昌塔、聚秀湖世科牌坊、笔架牌坊、总祠门前汉白玉牌坊等重点古建筑,现存三座大祠堂的抢救维修工作已完全竣工,经国际有关专家评定,达到了如旧的复古水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