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武,男,生于1938年。2006年,69岁潘家武,潘家武参加了全国普通高考,最终却以183分的总成绩名落孙山,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却感动了全社会,省内的西南林学院成教院决定破格录取他到该院园林园艺专业,家人原想支持他上大学,可老人意在攻读政法专业,最终放弃了这次上大学的机会。
简介曾当初三语文老师
潘家武出生于1938年农历5月9日,他父亲只读过几年私塾。潘家武这一辈一共有6兄妹,所有人都读过书,但只有潘家武和自己的大哥读得好一些。1960年7月他高中毕潘家武
业回家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潘老被经常派去烧硫磺、挖煤,后来又被派去赶马班。
1984年秋,当得知富源县教育部门面向社会招考代课教师时,他虽然离开学校已经24年,但还是毅然报名参加了考试,同年9月,顺利被录取的他,被组织上安排在老厂中学担任初三班的班主任,并教授语文课程。在老厂中学任教期间,他虽然教学成绩比较优秀,但月工资仅为48元,学校与家庭相距15公里,沉重的家庭负担迫使他不得不放弃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仍旧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时隔两年,他被聘用为大格村委会宜树德村小学的代课教师。在宜树德小学任教的8年时间里,先后参加了各种资格考试,并获得了相关的合格证书,后因种种原因未能转正。1994年7月,年近花甲的潘家武提出申请,与老厂乡中心学校终止了聘用合同。
家人赞成老人参加高考
对于潘家武来说,上大学一直是他年轻时的梦想。残酷无情的现实生活改变了他的命运,几十年来他早已淡忘了这个念头。
三年前的一天,潘老的小女儿无意中说起自己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一名73岁的老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女儿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无意中的一句话竟会点燃了在父亲的心底埋藏40多年的大学梦想,并且这个梦想的火焰在老人的心中燃烧得越来越强烈。
2005年4月的一天,潘家武终于在餐桌当着家人的面表示想报考一次高考。说这话时他一直面带着微笑,心里有几分不安。潘家武原以为自己的想法会遭到儿女们的取笑,不想当他把话说完后,老伴和所有在场的儿女都表示赞成。
就在富源一中当老师的女儿潘兴果得知潘老的想法后非常地高兴,想到已经迈入暮年的父亲为将弟兄姊妹们抚养成人辛苦了一辈子,仍然装着少时的梦想,心里十分感动。
第二天一早,潘兴果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迅速打电话与当地教育部门咨询老年人参考的有关情况,并决定为已经68岁的父亲报名参考。可是,由于当年的高考报名已经截止,她只好专程返回家里劝说父亲来年再考。为了在2006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潘老在过去的一年中,除每天做完栽种、割草和喂猪之类的农活,还专门找来了高中教材和各种复习资料认真学习,遇到有弄不懂的问题就请教村里的年轻学生,有时为了一个闹不明白的问题甚至还打长途电话向子女们讨教。
2006年4月,潘兴果提前就为老父亲报了名,并抽空教父亲如何涂写标准化考试的答题卡,为他讲解参加标准化考试的一些普通常识,积极准备应对高考。
考试过程2006年6月7日上午9时整,当69岁的潘老着了一身崭新的黄色夹克衫,精神抖擞地踏进了考场落座后,在场的考生们都露出了异常惊讶的神情,虽然考场上的纪律非常严格,但大家还是在小声的嘀咕着,猜忌着。
面对着草帘一般长的试卷,老人先是有些茫然和惊慌。考试开始后,他也学着年轻娃娃们一样,用铅笔和碳素笔小心翼翼地涂抹着答题卡上的小方格,时而按卷长思,时而低头书写。先是语文、外语,而后又是数学、文综,每一个科目的试卷做完后,他都要仔仔细细地复查答案后,才长长的吁一口气,随后离开考场去接着复习下一个科目的课程。
当考生们明白潘老也和他们一样,都是参加高考的一员时,几乎所有在场人心都被老人这种学而不倦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鼓舞着。
破格录取潘家武2006年的考试成绩通知单上写着语文38分、数学20分、外语36分、文科综合89分,总分为183分。这样的考分当然远远不够录取线。可就在几天以前,西南林学院成教院招培科的工作人员得知这份不寻常的高考成绩出自古稀之年的潘老之手后,立即与富源县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电话通知潘老:只要老人愿意,可以破格录取他到该院读园林园艺专业。对于已在高考中名落孙山的潘老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潘家武说,他自己真正想上的政法大学,由于愿意录取他的学校与自己的理想并不对口,因此他决定放弃这次上学的机会,待2007年再参加高考。
教育部门反应富源县教育局的孙富华副局长表示,潘家武老人参加高考,是全国高考制度放开年龄限制后,富源县出现的第一个高龄考生,体现了老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豪情。这充分说明富源县崇尚科学,追求高善生存境界的人多了。教育主管部门将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对类似的人进行正确引导,积极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