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尼埃型聚焦照相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起源公元350年,亚里士多德在其所著《Problemata》一文中首次提到针孔镜箱的原理。

简介公元350年,亚里士多德在其所著《Problemata》一文中首次提到针孔镜箱的原理。公元1100年,阿尔哈森曾就针孔镜箱的应用和反射定律的原理作了论述。公元1250年,多米尼卡修道士马格诺曾指出银盐变黑的现象。1704年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的现象1725年舒尔茨发现银盐具有感光性能。1757年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同年,贝卡利亚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1793年涅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1800年赫舍尔发现红外光谱。1801年里特尔发现紫外辐射。1809年哥德在其所著《wahlverwandschaften》一书中,对外孔镜箱作了很高的评价。1811年古尔多阿首先从海生植物的灰烬中提取到碘。1814年佛朗霍法由于发现光谱中的谱线,为近代的精密光学奠定了基础。1816年N·涅普斯用自己定名为“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并使用它后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1817年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1818年公开发表。1824年N·涅普斯在该年9月16日拍出了第一张成功的照片。1826年N·涅普斯拍出了目前仍保存良好的最早的照片。1829年N·涅普斯和达盖尔合作进行共同的研究。1835年达盖尔发现在碘化银感光版上的潜影,利用水银蒸汽能够显现为可见的图像。1839年N·涅普斯和达盖尔的发明,由阿拉哥公开发表。1839年泰尔鲍脱受约翰·赫舍尔的启发,利用盖留萨克和威尔泽于1819年所发现的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来固定照片上的影像。1839年在德国哈雷出版了第一本论述摄影的著作,作者是内托,书名为《制作达盖尔法照片的详细指导》。1839年贝克雷尔以19岁的年龄发现光电效应,为以后设计光电测光表奠定了基础。1840年珀兹伐博士通过计算设计成著名的相对孔径为1:3.6的珀兹伐镜头,从而为科学方法的镜头设计开创了先例。1847年阿贝·涅普斯利用玻璃感光版代替泰尔鲍脱所用的感光纸,为整个近代的负片-正片摄影法奠定了基础。1851年阿契在其发表的论文中,对珂罗酊摄影法(火棉胶摄影法)作了详尽的叙述。1854年讨论干式珂罗酊摄影法的不同论文相继发表。1860年威依教授首先将水银孤光灯作为人工照明应用于摄影。1861年利泽冈提出了镁光在摄影中的利用可能性。1868年迪柯·德·霍龙的三色彩色摄影原理取得了胜利。1871年马杜克斯博士公布其发明的溴化银明胶干版摄影法。1873年福格尔发现光学增感原理。1880年阿布尼首先将对苯二酚(几奴尼)应用于摄影冲洗。1884年耶拿的斯高脱·琴公司第一次熔炼了新型的光学玻璃。1887年米特首先将镁粉闪光应用于摄影工作。1887年哥德温牧师取得制造赛璐珞片基胶片的专利。1889年欧洲最早的胶卷由佛兰契博士用柯达第1号照相机摄制成功。1889年鲁道夫博士设计成第一只可供实用的正光镜头,并由卡尔·蔡司厂用“普罗泰”的牌名进行生产。1890年安德烈森博士发现对氨基苯酚可作为显影剂使用,并于1891年取得专利。这种显影剂以“罗迪纳”的商名而著称于世,国营沃尔芬胶片制造厂至今仍以ORWO-R09号显影剂名称供应市场。

发展历程公元1100年,阿尔哈森曾就针孔镜箱的应用和反射定律的原理作了论述。

公元1250年,多米尼卡修道士马格诺曾指出银盐变黑的现象。

1704年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的现象1725年舒尔茨发现银盐具有感光性能。

1757年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同年,贝卡利亚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1793年涅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1800年赫舍尔发现红外光谱。

1801年里特尔发现紫外辐射。

1809年哥德在其所著《wahlverwandschaften》一书中,对外孔镜箱作了很高的评价。

1811年古尔多阿首先从海生植物的灰烬中提取到碘。

1814年佛朗霍法由于发现光谱中的谱线,为近代的精密光学奠定了基础。

1816年N·涅普斯用自己定名为“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并使用它后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1817年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1818年公开发表。

1824年N·涅普斯在该年9月16日拍出了第一张成功的照片。

1826年N·涅普斯拍出了目前仍保存良好的最早的照片。

1829年N·涅普斯和达盖尔合作进行共同的研究。

1835年达盖尔发现在碘化银感光版上的潜影,利用水银蒸汽能够显现为可见的图像。

1839年N·涅普斯和达盖尔的发明,由阿拉哥公开发表。

1839年泰尔鲍脱受约翰·赫舍尔的启发,利用盖留萨克和威尔泽于1819年所发现的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来固定照片上的影像。

1839年在德国哈雷出版了第一本论述摄影的著作,作者是内托,书名为《制作达盖尔法照片的详细指导》。

1839年贝克雷尔以19岁的年龄发现光电效应,为以后设计光电测光表奠定了基础。

1840年珀兹伐博士通过计算设计成著名的相对孔径为1:3.6的珀兹伐镜头,从而为科学方法的镜头设计开创了先例。

1847年阿贝·涅普斯利用玻璃感光版代替泰尔鲍脱所用的感光纸,为整个近代的负片-正片摄影法奠定了基础。

1851年阿契在其发表的论文中,对珂罗酊摄影法(火棉胶摄影法)作了详尽的叙述。

1854年讨论干式珂罗酊摄影法的不同论文相继发表。

1860年威依教授首先将水银孤光灯作为人工照明应用于摄影。

1861年利泽冈提出了镁光在摄影中的利用可能性。

1868年迪柯·德·霍龙的三色彩色摄影原理取得了胜利。

1871年马杜克斯博士公布其发明的溴化银明胶干版摄影法。

1873年福格尔发现光学增感原理。

1880年阿布尼首先将对苯二酚(几奴尼)应用于摄影冲洗。

1884年耶拿的斯高脱·琴公司第一次熔炼了新型的光学玻璃。

1887年米特首先将镁粉闪光应用于摄影工作。

1887年哥德温牧师取得制造赛璐珞片基胶片的专利。

1889年欧洲最早的胶卷由佛兰契博士用柯达第1号照相机摄制成功。

1889年鲁道夫博士设计成第一只可供实用的正光镜头,并由卡尔·蔡司厂用“普罗泰”的牌名进行生产。

1890年安德烈森博士发现对氨基苯酚可作为显影剂使用,并于1891年取得专利。这种显影剂以“罗迪纳”的商名而著称于世,国营沃尔芬胶片制造厂至今仍以ORWO-R09号显影剂名称供应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