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寅初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物简介马寅初(1882—1982),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省嵊县浦口镇。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选学矿冶专业。1906年赴美国留学, 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先后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职员、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27年到浙江财务学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员。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1929年后, 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南京中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38年初,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1940年12月6日被蒋介石逮捕。1946年9月,到上海私立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任教。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并先后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0年1月4日,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1979年9月,平反后担任北大名誉校长,并重新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81年2月27日,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1981年3月29日,当选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世。主要著作有:《通货新论》《战时经济论文集》《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中国国外汇兑》《中国银行论》《中国关税问题》《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经济改造》《经济学概论》、《新人口论(重版)》《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等。 1993年8月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

早在50年代初,他就注意并开始研究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实际问题。在著名的《新人口论》中,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认为1953~1957年,中国人口很可能已超过1953年人口普查得出的年增殖率为20‰的结果。如果按1953年统计的20‰的增殖率估算, “三十年后同实际的人口数字一比, 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①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矛盾。他认为,因为中国人口多,消费大,所以积累少,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比例降低,才能多积累资金;②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多搞大工业,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然而,为安排好多人就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农业搞低效率劳动,实际上是拖住了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③和工业原料的矛盾。大办轻工业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但是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时,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就不能进口很多的重工业成套设备,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④全国人均不到3亩耕地,大面积垦荒短期内又做不到,“就粮食而论, 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他尖锐地指出,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愈难解决。政府对人口若再不设法控制,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他提出了定期举行人口普查,把人口增长纳入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生平年谱1901年入天津北洋大学(1951年更名天津大学),选学矿冶专业。同年与妻子张团妹结婚

1906年赴美国留学,1910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马寅初在耶鲁大学

1915年回国,任北洋政府财政部职员。

1916年任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19年出任首任教务长。

1917 年,留学归来的马寅初又回嵊县老家迎娶了与女儿马仰班同岁的王仲贞。小学毕业的王仲贞比马寅初小22岁,当时年仅13岁。马寅初与两位妻子恩爱和谐,共生育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是拥有七个孩子的美满家庭。

1920年,继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国立中央大学)首任商科主任杨杏佛之后,出任国立东南大学附设上海商科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曾兼任中国银行总司券(总发行人)等职。

1927年后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长、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并先后出任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教授兼院长。曾任中山大学、交通大学、苏州东吴大学、重庆陆军大学、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中华工商专科职业学校等校教授。

1932年——1936年 任交通大学教授

1948年当选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校长。

1951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60年1月4日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校长职务,居家赋闲。

1979年9月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兼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

特别经历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期间曾因抨击官僚资产阶级大发国难财遭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监禁。

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等文章而遭到错误批判,1979年中共中央批准了北京大学党委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决定。

马寅初教授毕生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稳定物价、控制人口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科学、人口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马寅初,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中国共产党的诤友。 童年时代,马寅初很想读书,更想到大城市去读书。而父亲马棣生认为马寅初聪明伶俐,一定要马寅初学管帐记账,继承“酒坊”家业,学做生意。为读书,马寅初经常挨父亲训斥、毒打,罚跪。“跪下也要去念书”,“打死我也不做生意”,马寅初忍着疼痛一次又一次地反抗着。

1899年马寅初进入上海“育英书馆”,成绩年年班上第一。他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1903年他被送往美国公费留学,先入耶鲁大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为“强国富民”,马寅初在美国决定攻读经济,1910年他在耶鲁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1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撰写的论文《纽约市的财政》,轰动了当时美国的财政界和经济界,被哥伦比亚大学列为一年级新生的教材。

1919年马寅初返回祖国,怀着“强国富民”的理想支持进步,崇尚革新,声明“一不做官,二不发财”,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经济人才的培养,著书立说。他是中国最早研究西方经济学的著名学者。1927年到1937年,马寅初南下浙江、南京、上海,以财政经济专家身份,参与对国家财政经济问题的研究,寻找症结的所在,谋求解决的办法,全力保护中华民族的利益。1937年到1945年,马寅初继续以财政经济专家身份研究中国的财政经济,剖析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撰文抨击“四大家族”趁民族危亡之机大发横财的罪行。抗战爆发后,马寅初拥护抗战,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马寅初的爱国行动、正义行为,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马寅初先后被关进息烽集中营、上饶集中营,最后被软禁于重庆歌乐山家中,直到抗战胜利才恢复人身自由。

抗成胜利后,马寅初继续反对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主义,痛斥国民党政府出卖民族利益。当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消息传来,马寅初愤怒万分,当即写了遗书,告别大家,孑然一身穿蓝布长衫赴南京中央大学讲演,用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罪行,当讲到物价飞涨时,指名道姓、抨击蒋介石,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国统区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他成了旧中国时代一个英勇不屈的民主战士。 解放前马寅初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任教。他曾任北大经济系主任、教务长。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解放后马寅初先后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新人口论》是一篇卓有见地的不朽之作,这篇论文是经过调查研究后写成的,它正确地分析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原因,论证了人口增长太快同积累、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议和措施。《新人口论》发表后,引起全国强烈的反响。康生、陈伯达一伙竟把《新人口论》诬为中国的马尔萨斯主义,煽起全国规模的大围攻。马寅初理直气壮,出来应战,有人逼他检讨,他坚决拒绝,再一次发出誓言:不怕孤立,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说:“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止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我个人被批判是小事,没什么,不过我想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我相信几十年以后,事实会说明我是对的。”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沦》的正确性和预见性。1960年3月马寅初被迫辞职,离开北京大学,回到嵊州老家。1979年9月11日恢复名誉,教育部任命他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并被增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1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中国之新金融政策(上)商务印书馆1939

3通货新论商务印书馆1947

4新人口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马寅初人口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6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财政出版社1958

7新人口论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8马寅初抨官僚资本重庆出版社1983

9马寅初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10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

11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上)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12马寅初全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3财政学与中国财政:理论与现实商务印书馆2001

14财政学与中国财: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1948

15中国国外汇兑商务印书馆1930

16中华银行论商务印书馆1929

17马寅初演讲集商务印书馆1933

18经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46

19马寅初战时经济论文集作家书屋1945

20中国经济改造商务印书馆1935

21马寅初经济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32

22中国关税问题商务印书馆1935

23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作家书屋1947

24中国当前之经济问题:马寅初讲演胶济铁路同人学术研究会

25马寅初演讲集商务印书馆1928

马老轶闻

1947年5月23日,上海大。中学校学生为了声援南京“五。二零”惨案举行罢课。当时在中华工商学院执教的马老毅然贴出一张声明:“本教授遵照上海市学联罢教一天。”接着又准备到南京演讲,揭露国民党反动内战,出卖民族利益等罪行。特务公开威胁说:“马寅初敢去演讲,就干掉他!”马老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前往南京,临行给家属留下了遗嘱。

同年冬天,马老在学校小礼堂做演讲。会前,发现场内有特务,马老从容不迫走进会场,义愤填膺的说:“我晓得人群里面就有特务,正用手枪瞄准我的胸膛。我不怕!怕就不会到这里讲话了。我反对国民党贪污腐化,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我不要当立法委员.....有人骂我当学生尾巴,有人却当了美国人的尾巴,那才是可耻的......”会场上报以暴风雨般的掌声。

马老曾经当过蒋介石的老师。在抗日期间蒋介石送来名片,用委员长的名义请他赴宴。马老对来人说:“委员长是军事长官,我是个文职,文职不去拜见军方!再说我给委员长讲过课,他是我的学生。学生不来拜见老师却叫先生去拜见学生,岂有此理!他如真有话说,叫他来找我!”蒋又派人游说:“委员长说了,您是他的老前辈,既是老师,又是浙江同乡。委员长推荐您任财政部长,或者是中央银行行长。”马老笑道:“你们想弄个官位把我嘴巴封住,办不到!”来人说:“那么,请马老先生买些美钞吧,政府批给您一笔外汇,这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啊!”马老答道:“不,不!这种猪狗生意我不做!我不去发这种困难财!”来人之的灰溜溜的走了。

马寅初故居——东总布胡同32号

东总布胡同属东城区建国门地区,是朝阳门南小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二条胡同。胡同自西向东沟通朝阳门南小街和建国门北大街,长600多米,南侧自

西向东分别与顶银胡同、贡院西街、南牌坊胡同相通,北侧自西向东分别与大羊宜宾胡同、宝珠子胡同、北总布胡同、弘通巷、北牌坊胡同相通。明代,与西总布胡同统称“总铺胡同”,因胡同内设有总捕衙署而得名;清乾隆时改称“总部胡同”,宣统时以朝阳门南小街为界将胡同一分为二,西段称“西总布胡同”,东段称“东总布胡同”。

东总布胡同32号,旧时的门牌是东总布胡同62号,在胡同中段南侧,整座建筑为西洋风格。围墙相对较高,西式街门面北,有五步台阶;院内主要建筑是一座二层西式楼房,楼房南面与围墙之间构成一个树木繁茂的庭院,典雅、宁静。

据房屋档案记载,该院占地面积为1092.7平方米;共有房屋43间,其中楼房30间,建筑面积共计444.1平方米。此房购于1950年5月,经修葺马寅初全家入住。1951年6月,马寅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后,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自东城区沙滩迁至海淀区燕园,为避免远道奔波,马寅初被安排在燕南园63号居住。

陈芳在《燕东园和燕南园话旧》一文中写道:“坐落在燕南园东南部的63号院,是一座别致的中西结合、中国南北方建筑风格结合的‘凹’字形平房建筑。63号院正门面南,前面有一大片开阔地,气派较大。整体建筑坐落在虎皮石台阶上,周边环绕都是一米左右长的花岗岩条石,建筑四角是仿中国木结构做法的钢筋混凝土半圆形柱子。正南门外有一个凹进去的门栏(中国南方风格,北方少见),两扇大门,两侧各有四扇中式窗户,相当对称;窗下墙(坎墙)是中国式的凹形,建筑层顶是西式钢筋屋架,呈直线三角形,上铺机器瓦(大瓦),但又有中国传统最尊贵屋顶庑殿的一点风格。建筑高度从台阶到檐口有4米左右,柱顶石是圆形,屋檐下突出石块是仿中国传统梁头,但上面没有彩画和雕刻,檩条用水泥制成。”“当年院内还有一个小型游泳池。”

马寅初在燕南园63号居住期间,发表了《新人口论》,并因此遭到错误的批判。1960年,马寅初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又搬回东总布胡同32号。此时的马寅初已是78岁高龄,且在政治上被剥夺了发言权,如今叫做“话语权”,满腹经纶而又刚直不阿的他,赋闲了。马寅初毕竟经过风雨,见过世面,能够泰然处之,他喜爱这样两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对于智者而言,赋闲至多只能标志宦海失意,决不意味事业无成。马寅初在赋闲期间,完成了百万字之巨的《农书》初稿,可惜《农书》初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家人所焚。

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走完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驾鹤西行,魂归道山。应了一句中国的老话——仁者寿。

现在,东总布胡同32号为马寅初的后人居住。另外,在竹竿巷与青春路交界处,也有马寅初故居,现在已成为博物馆。(第二课堂活动处)前面还有一尊马寅初的雕塑。

马寅初(1882—1982),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浙江嵊县(今嵊州市)人。早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教务长,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9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是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有《马寅初演讲集》、《马寅初经济文集》、《中国经济改造》、《通货新论》、《新人口论》等著作存世。

马寅初生于清光绪八年,在旧中国生活了近七十年,是蜚声中外的经济学家。由于仗义执言在20世纪40年代受到过国民党当局的拘捕、关押和软禁,也受到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务的恐吓与殴打,然而,马寅初不改初衷。一代文豪郭沫若曾经这样称赞:“你这个马寅初啊,可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爆的响当当的一枚‘铜豌豆’。”当时的舆论界认为:“今日马寅初先生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声望和地位,可与过去文学界的巨人鲁迅相比。在争取国家自由、民族解放的过程中,马寅初与鲁迅一样,遭受着恶势力的仇恨,但却雄视阔步于各种压迫之下,始终敢说,敢笑,敢怒,几十年来态度一贯。”

马寅初为新中国的诞生欢欣鼓舞,并积极投身于共和国的筹划和建设之中。1949年3月25日,在欢迎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从西柏坡迁至北平的仪式上,马寅初竟不顾会场秩序,跑向周恩来乘坐的吉普车,大声对周恩来说:“遵照你的指示,我已平安来到北平。”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马寅初喜欢以“兄弟”自称,而且,不分场合,也不论对象的年龄大小、职位高低,一概如此。

有一个说法,有一次在中南海开会时,马寅初向毛泽东提出请求:“要‘兄弟’把北大办成第一流学府,主席您就得支持我的工作。”毛泽东笑着问:“马老,您要怎样的支持呢?”马寅初说:“不要别的,只希望主席能批准,‘兄弟’点名邀请谁到北大演讲,就请不要拒绝。”毛泽东高兴地答应了马寅初的请求。

有一个佐证,1951年6月1日,在北京大学的民主广场举行校长马寅初就职典礼,场面庄重热烈,马寅初在致辞中仍然自称“兄弟”,他说:“‘兄弟’既受政府任命我就依照政府意旨做事,希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努力完成我们的任务。”

有一个制度,在马寅初主政北京大学期间,每年除夕都在大膳厅举行全校新年团拜会。新年钟声一响,马寅初准时出现在全校师生面前,或因兴致佳好,或因酒后微醺,总是红光满面,必以“兄弟”自称,向全校师生祝贺新年。

作为经济学家,马寅初自然心系民生。他认为“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守的一条定律,指出应该提倡计划生育,控制人口。他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而且认为人口问题“若不早为之图,难免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和不满。”

孰料,马寅初的真知灼见却遭到了愈演愈烈的批判,直至被迫辞职。使人联想到唐代韩愈的诗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面对批判和讨伐,马寅初公开表态:“这个挑战是很合理的,我当敬谨拜受。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绝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因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能拒绝检讨。”

“拒绝检讨”,谈何容易。然而,马寅初做到了。

1979年7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题为《党组织为马寅初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消息。此时的马寅初已经九十八岁了,历史终于在他活着的时候,有机会向这位勇敢而智慧的老人道歉。

1957年7月15日,马寅初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新人口论》,指出人口多、资源少是我国一个很严重的矛盾。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为20%,以此推算,如不控制人口,50年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他说:“人口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要保住这个大资源,去掉这个大负担,办法是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他建议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结果受到错误批判。事实证明,马寅初的观点是正确的,批判他的后果是造成此后全国多生了几亿人。

马寅初之墓

马寅初之墓

马寅初于1982年北京逝世,遵其遗愿,部分骨灰送回家乡嵊州,安葬于下王舍村母亲王太夫人墓旁。

马寅初墓墓碑背后有这样的文字,是他们的子女写的,记录于后:先父马寅初生于浙江绍兴,后迁嵊县,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及教育家。先母张桂君,浙江嵊县人,贤淑仁惠,勤俭持家,堪称贤内楷范。先父留美九年,先母独承家务,仰侍俯畜,克尽妇职,其后先父在国内各地供职,先母始终伴随,甘苦与共。先父去世后始南迁至沪,俩老共同生活八十余年。杭州系其久居之地,今遵遗愿,择葬于此,谨缀语。 国之贤良 家之德配 偕老百年 盛世人瑞。

马寅初长寿秘诀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虽然一生坎坷,却享百岁高龄,这与他的养生之道有着密切的联系。

[让大脑常运动]

马老在大学读书时,就因勤于钻研、学业成绩优异被保送留学美国,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 年回国后,就任北京大学教授。他曾先后任国民党政府立法院经济和财政委员会委员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等职。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仍坚持写作,发表文章。勤于用脑使他长寿。英国的神经生理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后认为,人脑紧张工作开始得越早,持续的时间越长,细胞的老化过程就发展得越慢。人的大脑受训练越少,衰老也越快。

[登山健身益寿]

马老极喜欢爬山运动。他每到达一地,首先打听附近的地理山势,以便早晨爬山选择登山路线。他在四川时常常爬山,后来到了北京仍坚持爬山,无论寒暑,从不间断。

[冷水浴有助长寿]

马老一生坚持冷水浴达70年。由于长年坚持冷水浴,以至他在76 岁时,到协和医院做全面检查,结果除了体重超重外,内脏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很正常,和30岁的壮年人差不多。马老认为,这与他长年坚持冷水浴是分不开的。

[体育锻炼不可缺]

马老平时非常重视身体锻炼。1956 年,他的一条腿不幸瘫痪,他每天拄着拐杖,拖着瘫痪的腿坚持行走五六千步。后来病情严重,拄拐也无法迈步时,他就每天围着茶几转上几百圈,坚持锻炼了7年。1972年,两条腿都瘫痪后,他仍以惊人的毅力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进行上肢的锻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