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当代人物刘国平刘国平,直隶(今河北)献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中共冀南二地委组织部部长、五地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湖北省总工会主席,中南区总工会组织部部长,建筑工程部人事司司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工交部、统战部副部长和纪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是中共八大代表。
2.镇江市丹徒镇针灸诊所针灸推拿医师刘国平,男,1954年12月生,江苏镇江人。现任镇江市丹徒镇针灸诊所针灸推拿医师。从事医疗卫生工作20年。治疗高血压、中风、脑溢血、脑血栓、脑梗塞引起的半身不遂瘫痪的病人,治愈人次达几万,治愈率达99%。治疗经验是祖传医术,主要是针刺头部穴位,如四神聪、百会、运动区、血管舒缩区、感觉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足运感区、风池、风府、哑门、通天、承光、颈交感神经人迎穴。配用电针仪针灸推拿按摩疗法,激发中枢神经、交感神经、自律神经,增强大脑皮层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脑血管挛缩,促进血流量增加,使脑的血液情况改善,使瘫痪的肢体治疗几天后,神奇般的恢复健康,行走如常人。经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专家审评委员会审评授予其中国特技名医荣誉称号。
3.中研院原子与分子研究所代所长刘国平1949年1月25日出生,湖南省湘乡县人。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博士。历任美国阿冈国家实验室研究员,林荣三基金会讲座,杰出人才基金会讲座,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中研院原子与分子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兼代所长。
4.英国格拉摩根大学电子学院教授刘国平,出生年月 1962年11月
社会兼职
2004年至今: 国际控制与计算杂志总主编;
1999年至今: 美国IEEE高级会员
2005年至今: 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网络化系统技术委员会成员
2003年至今: 英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学院成员和项目计划评审员
1997年至今: 美国IEEE控制学会会员
1997年至今: 旅英中国工程师协会常务理事
1995年至今: 旅英中国自动化与计算机学会理事
2004年至今: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
2002年至2004年: 留英学者专业团体联合会执委
2001年至2002年: 旅英中国自动化与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1999年至2000年: 旅英中国工程师协会名誉理事长
1997年至1999年: 旅英中国工程师协会会刊主编
1997年至1999年: 美国IEEE会员
1997年至1999年: 旅英中国工程师协会理事长
1996年至2001年: 旅英中国自动化与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1995年至1996年: 旅英中国自动化学会秘书长
个人概况
1992-1993英国约克大学(University of York),博士后
1989-1992 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UMIST)控制系统中心自 动控制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2-1985 中南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78-1982 中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
2004-现在 正教授, 英国格拉摩根大学(University of Glamorgan),电子学院
2000-2003 高级讲师,英国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机械、材料、制造工程和管理学院
1996-2000 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和项目主管,英国通用电气-阿尔斯通公司(GEC-Alsthom)、英国阿尔斯通公司(ALSTOM)、英国ABB-阿尔斯通公司(ABB ALSTOM)
1993-1996 高级研究员,英国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系
2001-2005: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百人计划’入选者
1987-1989:讲师,中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
1985-1987:助教,中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
5.浙江海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刘国平,浙江海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浙江省教学名师。长期从事电气工程、轮机工程、船舶工程等交叉学科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讲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气设备、模拟电子技术和船舶电气与通信等主干课程,其中主讲的《船舶电气与通信》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主持省新世纪教改项目“创建高校工程技术实训中心的研究与实践”、省财政厅建设项目“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和省重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等。主要研究领域为船舶电气自动化。主持省重点科技攻关“船舶螺旋桨缠绕异物预防与排除技术”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船舶制冷系统的优化控制”、“相平面上船舶舵机开关型控制研究”、“船用辅锅炉燃烧控制研究”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船舶电气与通信》专著一部,渔业船舶检验系列教材、工程技术系列教材二套,共10本。
6、黄梅戏演员刘国平,国家二级演员,现就职于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安庆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安庆市青联常委、安庆市大观区政协常委.

1971年生于贵池,1984年8月考入安徽省黄梅戏学校,学制五年,主修小生。198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三团工作,主演过大小戏数十本,1988年5月,在安徽电视台摄制的舞台艺术片“送香茶”中,主演“张保童”,1988年10月随安庆市政府文化艺术友好代表团出访日本,1989年获全国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新苗奖”,1991、1993安庆市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1991年在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黄山情》一剧中获大众电视“金鹰奖”。1996年获安庆市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安徽省青年演员大奖赛“优秀演员奖”,“安庆日报”“新安晚报”安庆电视台“黄梅阁”等栏目,对其进行过专访。1997年主演的“残凤凌云”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同年获安庆市创作剧目调演获演员“一等奖”,1999年参加全省戏曲折子戏、现代戏、创作剧目调演演员“二等奖”,2001年荣获安庆市青年演员大奖赛“特等奖”,2001年在黄梅戏电视连续剧《乾隆辨画》中主演“乾隆”,2002年在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讨饭国舅》中主演国舅“吴明志”,2002年获“安徽省第三届严凤英大赛”铜奖,领衔主演的《知府黄干》参加了中国安庆第三届黄梅戏艺术节展演,受到了专家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1999年12月主演的《桃花梦》、《碧玉簪》、《孟丽君》、《春江月》、《罗帕记》、《两代姻缘》录制成VCD光盘已发行;2000年、2001年主演的《罗帕记》《春江月》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录像、播放,制成VCD光盘,2001年主演的《皮秀英四告》《鸳鸯谱》《桐城奇案》《孟丽君》录制VCD光盘,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从演唱上尝试着用黄梅戏的特色韵味和真假混合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吸众家所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九州戏苑”“综艺大观”“名家名段”的演出拍摄,2002年并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艺术团的演出。
2002年在北京参加“中国安庆—北京长安艺术周”演出《天仙配》后,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安庆日报、安庆电视台、《黄梅阁》等栏目对其进行了采访,2001年8月马鞍山电视台、中央电视台8套“影视同期声”,2002年滁州电视台,2003年美国洛杉矶国际频道、安庆电视台、有线电视台都进行过专访。2006年,随《徽州女人》剧组赴香港为2006香港国际徽商大会演出。2007年5月参加了第二届中国中部贸易博览会文艺晚会,与韩再芬、宋祖英、刘欢等艺术家同台献艺。2007年,获安徽省委宣传部颁发的“优秀青年拔尖人才”称号。[1]
7.湖南醴陵
刘国平 男,湖南醴陵人。5岁启蒙,因家境贫寒,数次迁居,断断续续,1957年毕业于醴陵县第一中学高中部。时值母亲身患恶疾,囿于家际和尽孝道,同年即参加工作,并被派任为小学主任教师;1958年任首届中共醴陵城关镇文卫支部书记,任内创办了醴陵解放后第一支乌兰牧骑式的“文艺轻骑队”,任队长、党团书记;从学生时期开始采写新闻,1971年任醴陵县新闻(写作)报导组组长期间组织采写的《醴陵县级领导一班人。学习毛主席的革命实践,大兴调查之风,取得指导工作的主动权》一稿,成为醴陵县解放以来第一篇刊于《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新闻稿。已出版《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实用手册》、《淡泊春秋》等专集。近年业余时间采写的《诗的深情》获1995年《大地》杂志优秀作品奖;《东方陶瓷艺术的摇篮——瓷城醴陵》获《中国作家》1996年文学创作二等奖;《更新观念作好科研单位成人教育工作》获“跨世纪发展战略与新闻宣传研讨会”作品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