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灯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述盂县灯官是流行于山西省盂县的一种春节社火形式。灯官也称“农民会”、“夸官”。是流传在山西盂县大吉村一种少见的、仿照生产农具、五谷杂粮和蔬菜为花灯的表演形式。

表演过程“灯官”由33人组成。其中县太爷着戏曲中七品官服,手拿纸扇,坐在扇车上,由4名轿夫抬着。轿前衙役4名,分别扛筛状的“锣灯”、“清道灯”和扫帚形状的“回避”、“肃静”灯。轿后四名跟班,亦分别扛“木杈灯”、“木锨灯”和“腊扦灯”。后随20名表演者,均系明代服饰打扮。分别执犁、耧、磨、锄、镰、簸箕、玉米、高粱、蔬菜、水果等各种形状的彩灯。在锣鼓打击乐和唢呐的伴奏声中,二路纵队(当地称“长蛇阵”)行进于街头。当行至围观者较多或场地宽敞处时,变换队形成“连环阵”。乐止,由县太爷(即灯官)领念顺口溜,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头伏耧田满罐油,二伏耧田半罐油、三伏耧田没来由”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农家谚语和诗句。之后继续列队前行,如此反复。

据说,灯官从明代创办以来,每年正月十五都必到县衙表演,演毕县太爷还要赠送些赏赐。这种以农业生产中从种到收,仿照所有农具做成花灯表演的形式,在山西独此一家。亭台相映衬。主次分明,宛若一座别有特色的古建筑。[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