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下游,北接长沙,南临衡岳,湘江绕城而过,上溯衡广,下入洞庭、长江,有"南北通衢"之称。三国时期,吴国在此建立建宁郡,南宁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前,湘江常枯水,出现沙洲,又因此地盛产槠树,故称"槠洲",后以"槠"、"株"同音,改称株洲。其旅游景点主要有大京风景区、炎帝陵和桃源洞。
大京风景区大京风景区,位于株洲县白关乡境内,距株洲市区10余公里,以大京水库为中心,总面积29.7平方公里。区内崇山峻岭,峰峦叠嶂,茂林修竹,鸟语花香。湖库周围阡陌纵横;湖中绿岛,百鸟投林,翠绿的山色倒映湖中,山水一色。大、小溪水相嵌在崇山峻岭的腹地之中,溪水潺潺,清澈透明。婆仙岭亦称仙峰,相传为七仙姑修道成仙处,山巅常年云雾缭绕,朦胧迷离。金轮古寺始建于唐,明、清时香火极盛,为景区最高点,现仅存遗址。古寺飞钟、枯岭丹霞、老虎听经、狮子啸月、石港远帆、屏风夕照、桃林花雨、双井清泉合为"仙峰八景"。大京风景区分为仙峰岭、京水湖、屏风岭等三大景区,包括34个景点,内有以观赏植物为主的植物园和以富有山林野趣的野营活动基地,可在此进行森林浴、野炊等活动。
炎帝陵炎帝陵,即炎帝神农氏陵,又名天子坟。位于炎陵县塘田乡。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炎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上古时中国南方部落联盟的首领。炎帝又名神农氏,是传说中农业生产的始祖、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者和倡导者。炎帝葬何处,晋以前无考。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葬于长沙。宋罗泌《路史》载:"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酃县为南宋时由茶陵分置)。宋乾德五年(967),宋太祖诏令在塘田鹿源坡修建炎帝陵,建庙分前后二殿,奉祀炎帝。明清两朝对庙陵多次重修。清雍正十一年(1733)最后一次重修。历代帝王遇有庆贺大典,便派遣官员来陵前告祭,规模与祀舜陵相等。百姓多于端阳、中秋及传说中的炎帝生日前来祭扫,除夕来祭扫者更多达数千人。1993年以来,湖南省人民政府多次在此举行公祭炎帝陵典礼,同时举行"炎黄杯"世界华侨、华人龙舟系列赛炎帝陵取圣火仪式。现陵园方圆1平方公里,包括炎帝墓、碑、天池、永丰亭、味草亭、奉圣寺、天使馆、飞香亭、龙墀、行礼亭、帝陵、左右朝房和左右碑亭。帝陵前殿供奉炎帝,后殿供奉赤松子(炎帝药师)。历代官府皆禁止在此樵牧。1954年,主殿因朝拜者失火被焚,尔后其余设施又多次被毁坏,终在"文革"时变成一片废墟。1986年,政府拔款开始修复并重新规划。1988年11月对外开放。修复与规划总体面积7.5平方公里,控制与保护区域面积30平方公里,除恢复原有全部古建筑群和炎陵十景,还重点开发狮子溶洞、炎山水库等20多处风景点,成为省级重点旅游风景区。整个陵区古木参天,风景秀丽,斜濑水纡萦于坡前,胜似一条玉带;远眺云秋山拱手峙立于西南,宛若一幅画屏,与文物古迹自然融为一体,环境十分幽雅。
桃源洞风景区桃源洞风景区,与炎帝陵紧紧相邻,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各种植物资源达2000余种,脊椎动物2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多种,重点保护动物30余种。风景区内,还有桃源洞瀑布、黑龙潭、石板滩、狮子岩、田心里、清溪涧等景点40多处,是一个集科学考察与风景观赏于一体的旅游佳境。
炎帝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后代」。目前史学界同时支持另一种说法,即黄帝活动于黄河下游,泰山西侧,炎帝活动于黄河下游,泰山东侧,两部落为了争夺统治权,在阪泉也即逐鹿(两者是指同一地点,皆在泰山周围)决战,黄帝战胜并流放炎帝于南方(后召回),开创了华夏一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