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国才女王真(1904~1971),字耐轩,号道真,又号道之,自署道真室主人,生于福建福州。毕业于北京培华女校。祖父王羹梅是清道光举人,任广东知府。其父王寿昌是口译《茶花女》第一人。王真是他的长女,排行第七,人称七女。寿昌《书真闲二女》诗曰:“吾家真与闲,赋性颇奇特。从不理针线,而乃耽文墨。偶论及婚嫁,愤怒形于色。谓父既爱女,驱遣何太极。嫁女未成才,无异手自贼。请观古及今,男女讵相敌……”说的就是当年王真与王闲姐妹俩不理针线耽于文墨的事。
王真师从郑容(无辩)、何振岱,后从陈衍;学画师从周愈(雨渔)。王真学画不满百日即能成篇。潘主兰先生题曰:“耐轩女诗人,画山水师从周雨渔先生,近董其昌法,此十纸小册叶精绝可宝也。”《孽海花》作者金天羽与王真交谊甚厚,曾为王真取一别号“雪聪”,寓冰雪聪明之意。后来王真便以“雪聪”为笔名在《华报》上设《学画楼丛谭》《道真室随笔》专栏写稿。
王真每每作诗便自恨不脱女子之口吻,所游仅限于福州鼓山、杭州西湖。为了实现远大的抱负,王真决定跟随陈衍北上。她饱览名山大川,历全国各地名胜,写下无数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诗篇。
王真嗜读,酷爱藏书。其师陈衍在《石遗室诗话续编》中,曾提及她家中藏书的情况:“道真室中,有书万卷,两旁壁立,几欲连屋。”可见其藏书之富。她的藏书印有:“王真藏书”(朱文)、“耐轩藏书”(白文)、“道真藏书”(朱文),另有闲章一方“人因贪读老,家为买书贫”。以上印章多为名家镌刻。
王真书法娟秀灵气、刚健有力,尤其工于蝇头小楷,曾手书佛经数部,分藏于福州鼓山涌泉寺、西禅寺等名刹。1936年,她在整理其父王寿昌《晓斋遗稿》和伯兄王迈《乔倩遗稿》以及她编撰的《王氏家乘》时,校正后,皆用小楷手书,历经一年之久,分别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行世。书由陈衍、何振岱各写一序,王景岐、王真各写一跋。此书至今仅剩一套,虫蛀斑斑,弥足珍贵。该书记载了清末民国初王寿昌与当时文化名人严复、林纾、陈衍、何振岱、郑孝胥、李拔可、高凤谦兄弟等人的往来,是研究当年福州文艺活动、人物交往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可补史书之缺漏。
尊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王真以恩师陈衍为楷模,对他的文章道德钦佩不已。在北上旅游路上,处处关心陈衍。1937年,恩师逝世后,每年逢恩师祭日,必在家中设灵位祭奠。即使在“文革”家中被抄的艰难时期,也没有中断过对恩师的祭奠。1940年夏,74岁高龄的何振岱身患重病,没有经济收入,生活十分困难。在贫病交加之时,王真与女弟子们伸出援助之手,不仅在经济上给予援助,还护理于床前。由于她们的细心看护,何振岱从死神手中逃脱。大病初愈,何振岱作《六月沾暑大病举家汹惧既愈书此记之》诗,以记此事。1948年夏,福州发生特大水灾,墙屋倒塌无数。何振岱家居南三官堂(大光里),地势低洼,水淹及檐,先生逃命无着,情急之下,将两个木盆重叠,蹲在其中,在大水中飘荡一夜。翌早水势更猛,难以支持,幸王真闻讯赶到,急雇小舟,将先生搭救脱险,后又将先生家人救出,安顿在“光福山房”。水退,先生作《洪水行》记之。王真勇救老师一事,让何家人感激不尽。何振岱将陈宝琛赠给他的“溥仪皇帝御赐给陈宝琛的珍贵之物金包银和银包金二方寿山田黄石”转赠给王真。王真身后苦无传人,此物流落市面,幸被识货者购之得以保存。挚友黄曾樾,是一位留学法国的著名学者,也是她的师兄。黄曾樾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大量著作散落。王真冒着危险,尽力搜罗诗文数十篇,使有价值的文稿得以保存。
王真不仅尊师亦爱生。她先后在福州女中、十一中、十九中等几家中学执教过,深得学生们的尊重和爱戴。在课堂上,她精神专注,在诵读诗词时,声音很大,连邻班的同学都能听得很清楚。王真教学认真、负责,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和蔼可亲,使同学们感到与王老师在一起很舒心,无拘束。
1933年,王真29岁时,恩师陈衍曾为她做媒不成。王真终身未嫁。其侄子王文元先生说:“她以艺术作为终身的追求,除棋类外,诗、词、书、画、抚琴都样样精通。为使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间,她只好放弃了爱情。”
王真在业余时间除读书外,主要专心书画创作,经常工作到深夜,成果颇丰。她的书画佳作曾多次参加省市书画展,并参加各种吟诗活动,均获得好评。上世纪30年代,王真曾与著名作家、诗人郁达夫有过交往,她的书、画得到郁达夫的赏识和好评。抗战期间,曾与同仁创办福州《华报》,积极写稿宣传抗日,笔伐敌人。王真著作有《陈石遗年谱》第五卷下半部至八卷、《道真室集》《道真室集稿》《福州说诗社始末简记》《二十年同怀回忆录》。她曾参加陈衍主编的《闽侯县志》,还留下一些绘画作品等。“文革”中,王真家被抄,藏书万卷先后散佚。据说,当时有书籍、诗稿、画卷、日记、笔记等约有十余箱之多被抄去,后来送回一部分,但已面目全非。王真于1971年七月初六日病逝。
2、历史学家王真(1905~1989),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史研究专家,中国现代史研究先驱。河北省魏县德政镇马庄村人。笔名王日蔚、王守真、王受真等。1925年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赴武汉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编辑工作和学术研究,先后在大名师范、西安高中、保定师范、宝鸡中学等校任教。1930年在李立三左倾路线时期被开除出党后,他仍在党领导的外围组织中,继续为党作了大量革命工作,后来又重新加入共产党。
1935年失业后,先生在北平开始研究维吾尔民族史,并得到冯承均的帮助。随后其研究有很大进展,受到顾颉刚的青睐,顾氏将其文章发表在《禹贡》半月刊上。后来他又被聘为禹贡学会名誉编辑,使其文章能在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的《史学集刊》上发表。他以王日蔚为笔名,写出了很多有分量的文章:1、《伊斯兰教入新疆考》(《禹贡》第四卷第二期)考证了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时间、地点、路线、经过及背景,补陈援庵《回教入中国考》之阙,指出10世纪末11世纪初,伊斯兰教始传入新疆南部于阗、叶尔羌、喀什一带;元末至明中叶,传至新疆东部哈密、吐鲁番一带;清乾隆后,势力始延伸到新疆北路。2、《葱岭西回鹘考》(《禹贡》第四卷第五期)批评了陈援庵“元代游记中之回鹘系伊斯兰教徒之称”及洪钧“回鹘之衰其播迁未越於葱岭金山以外”的说法,指出唐末回鹘已迁入葱岭西而为当地土著。3、《契丹与回鹘关系考》(《禹贡》第四卷第八期)论述了回鹘文化对契丹的影响。4、《与陈援庵先生论回纥回回等名称》(《禹贡》第四卷第十期)进一步对陈援庵《元西域人华化考》、《回教入中国史略》中关于回纥、回回、回鹘、阿萨兰回鹘等名词的含义进行商榷,认为:元人游记所用回纥一词为种族之称而非宗教之称;回回初亦为种族之称;《元史》所用回鹘、回回意义不确定;阿萨兰回鹘非伊斯兰回鹘。5、《回教回族辩》(《禹贡》第五卷第十一期)考察了回族、回教等名词的渊源,指出回族回教含义混淆之症结在“回回”一词。“回回”一词在元代其含义尚不确定,至明初始确指伊斯兰教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王岱舆、顾炎武、钱大昕、陈垣等著名学者的误解误用,并引起学术争鸣。6、《维吾尔(缠回)民族名称变迁考》(《禹贡》第七卷第四期)对新疆信仰伊斯兰教之维吾尔族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介绍。7、《唐后回鹘考》(《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集刊》第一期,1936年)涉及河西回鹘的文化与宗教。8、《丁零民族考》(《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集刊》第二期,1936年)认为突厥的族源是丁零,并以为丁零(丁灵)、铁勒、狄历、特勒、敕勒“实均一音之异译”,还坚持认为丁零与匈奴同种,族属为蒙古人种;他的这一观点对后世学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支持他的学者有谭其骧、马长寿、段连勤、林斡等。另有《新疆之语言文字》(《新亚细亚月刊》 1935年1月)、《中世纪西方史者关于维吾尔之研究》、《新疆之伊兰民族》等文章。这些文章在民族史、宗教史研究中影响比较大。就在1939年春,重庆成立了回教文化研究会,由重庆复旦大学教授马宗融主持,回汉学术界著名人士如王曾善、王梦扬、王静斋、白寿彝、胡风、胡愈之、郭沫若、洪深、马天英、马松亭、马坚、马霄石、唐柯三、时子周、孙绳武、贺绿汀、陶行知、刘清扬、薛文波、顾颉刚、庞士谦等均为其会员。先生也加入其中,成为会员。
1936至1940年先生在北平、西安、武汉、重庆等地任通俗读物编刊社编辑主任,工作重心从民族史研究转向刊物编辑。虽然顾颉刚是社长,但先生和李一非实际负责该社。先生主持的编刊社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方法,“希望用民众所熟悉的文体给他们以新的内容与思想”,“适应民众低级鉴赏力以改变他们的低级趣味……克服过去文艺脱离民众的危机”。抗战前,为躲避日本人的追查,编刊社的成员大部分用化名或笔名发表文章,而先生则经常化名王受真、王守真,发表其对通俗读物的看法。在国民党统治区,编刊社掩护党团活动,使其成为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在白色恐怖下的一个秘密立足点。1940年,编刊社受国民党排挤,经费难以为继,终于停办。
早在1938年,先生就曾在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1946年先生去当时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在边区教育处任编辑。1947年至1953年他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先后任教育研究室、党史资料室编辑,研究方向也转向中国现代史。1953年,先生转到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担任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革命史。同年,与同事刘立凯合作编写《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工人运动》,由工人出版社出版,书中介绍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出现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形成,叙述了党成立前后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运动,论证了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动力和领导力量。1956年先生转到历史系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现代史。这是我国高校成立较早的一个中国现代史教研室,这个教研室不仅担负起本系中国现代史教学任务,还为各地高校培养中国现代史教师。
1956年秋,先生带领王文瑞、任翰和王桧林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的编写工作,与李新、孙思白、彭明等一起担任主编(后来,先生被划右后,李新又调进陈旭麓和蔡尚思担任主编)。先生带领的小组负责抗日战争时期历史(全书分四卷,此部分为全书第三卷)的编写。王文瑞写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部分,任翰写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政权部分,王桧林写国民党统治区和文化思想部分。 为了写好抗日时期的中国通史,由先生亲自指导,拟定纲目,组织大家分门别类从各种报刊上收集抄录原始资料,经整理成册,共20余册,作为写书的重要依据。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抗日战争时期卷》全部书稿完成,约30万字。从1959年出版第一卷到1962年出版第四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全部完成。这是高校第一部1919到1949年间的通史教材。它确立了中国现代史框架,与中国革命史有很大不同,增加了一般革命史所没有的内容,是中国现代史学科体系框架的奠定,为后来撰写中国现代史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但可惜的是,由于先生1958年被扣上“右派”的帽子直至文革后,这部书的主编未能写上他的名字,直到现在也没有纠正。对此,李新在回忆录里也引以为憾。
先生对待教学一丝不苟。1953年,王桧林师从先生学习如何教授中国现代史时,为了让王桧林尽快掌握1919年至1949年这段历史的内容,先生把他全部讲稿都给了王桧林,里面有他手写的稿子和抄录的材料,还有从报刊上剪下来的珍贵文章和资料——先生把讲这门课的家底儿全拿出来了。限于当时的条件,先生的讲稿主要是革命史,王桧林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一些通史方面的资料,整理成一份比较系统的讲稿,之后王桧林就根据这份讲稿开始了中国现代史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1981年,先生成为李占才和张壮强毕业论文写作的导师,这是他平反之后第一次被安排做的“教学工作”。他要求毕业论文一定要发前人所未发。他还要求学生读书,并做读书笔记和读书卡片,每周三下午将一周的读书笔记和卡片送给他,他要核对读书“抽象”、“感悟”、摘抄的准确不准确,然后星期六下午把核对后的笔记卡片还给学生。每周都要这样做。当时他有中风后遗症,但仍然将错误一处一处的改正,哪怕是标点符号;而且对读书笔记中学生总结的别人的思想、精神,他也要写上一段话,指出哪些分析是正确的,那些分析值得商榷,哪些是明显错误的。李占才坦言,如此严格的要求对他的以后的治学之路影响很大。
1985年先生从北师大的教学岗位上退下来。1989年7月7日先生因病逝世,终年84岁。
3、西安市原市委书记王真(1918~2006)同志曾用名王海滨、王正德,1918年1月3日出生于山东省费县官庄镇,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省费县城关区支部书记,八路军山东纵队一、二支队民运科长,1940年11月至1945年8月分别在延安八路军军政学院、中央党校一部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江西省安东县委书记,县大队、保安团政委,江西省赣州地委宣传部长、赣西南区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建国后,先后担任江西省委城市政策研究室主任,江西省委工业部、城工部副部长、部长,江西省生产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南昌钢铁厂副厂长、厂长、书记,国家经委建材局局长,国家经委工交办党委办公室副主任,陕西省革委会工交办副主任、主任,西安市委书记,西安市革委会副主任、主任,西安市市长,陕西省副省长。1983年3月起担任陕西省人民政府顾问、党组成员,1990年9月离职休养。2006年5月3日7时16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王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4、温州市广告公司美术设计王真,女,1952年10月生,浙江省温州人。温州市广告公司美术设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文大专毕业。曾就职温州广告公司,从事美术设计。少时好学书画,临池不辍,醉心於晋唐诸名家书迹,学书以“静、博、专、恒”自勉。认为中国书画是一门线条表现的抽象艺术,临摹前人法书,循序渐进,由形似而神似,进而形神兼备。求得“外动内静、内动外静”,“熟中求生、生中求熟”。还要博览群书,在书外下功夫,才能追求个性和风格,做到无法而有法。得以陶冶性情,既可自娱,亦可娱人的审美情趣。1972 年始,其作品参加社会交流活动,入选中国浙江省妇女画展展览;1982年——1993年入选 《中国当代女书法家作品荟萃》、《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大辞典》、《中国古今书家辞典》 、《中国当代艺术大成》、《中国当代艺术家书法家汉英辞典》、《二十世纪国际现代书 法篆刻名家作品荟萃》,授予国际文化交流荣誉奖,《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出版 ,授予世界铜奖艺术家称号;1994年——1998年入选《中国文艺家传集》出版,授予中国 文艺家荣誉证书;入选“中日书法交流大展”授予优秀奖;入选《当代中日书法作品大观》 出版,授予优秀奖;入选《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展览,授予优赏状;入选《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出版,授予荣誉状;入选《国际书法集》出版,授予国际书法三等奖 ;入选《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出版,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荣誉证书;入载《美 国传纪学会ABI》出版;入选中国浙江省妇女画展展览;入选《中国当代女书法家作品 荟萃》出版;入选《二十世纪国际现代书法篆刻名家作品荟萃》出版;授予国际文化交流 荣誉奖;入选《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出版,授予世界铜奖艺术家称号;入选“中 日书法交流大展”展览,《当代中日书法作品大观》出版,授予优秀奖;入选《国际书法集》出版;授予国际书法三等奖;入选《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出版,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荣誉证书;入选《美国传纪学会ABI》出版。
5、庆安县政协办公室常务秘书1968年9月生,黑龙江庆安人,大专文化,庆安县政协办公室常务秘书,庆安县第九届政协委员;政协绥化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986年应征入伍,在沈阳81699部队服役,1991年转业后到庆安县饮食服务管理局工作,1996~1997年在庆安县墙体材料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任收费员,1997年5月调庆安县政协办任常务秘书,1997年11月被聘为政协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000年6月被聘为政协绥化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爱好书法和绘画,1990年硬笔书法作品入选“黑龙江省首届硬笔书法大展”,同年被吸收为黑龙江省硬笔书法研究会会员,1993年被广西桂林“云雅轩艺社”聘为特约书画家,拼贴画《云冈石窟》曾入选1994年“首届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展览”,并引起强烈反响,1995年拼贴画《回招》在绥化地区“建设家乡、振兴龙江”(“北国杯”)书画展览中荣获三等奖,1999年水彩画《冬日》入选黑龙江省庆祝建国50周年第九届美展。漫画作品从1994年开始先后在绥化地区《广播电视报》、黑龙江《明鉴》、《杂文月刊》杂志等发表多幅,其中“提示”等被收入《黑龙江漫画》一书。
6、中国女子画院专业画家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后师承于中国女子画院执行院长刘文嫡先生为师,专攻工笔画,以佛教题材为主,现就职于中国女子画院。其作品线条流畅优美,色彩艳而不俗。其所绘佛像栩栩如生,观音脚下彩云升腾,云雾燎尧,受到观者及重佛生的称奇与赞美。近几年来创作了许多佛像题材的画作被许多收藏家、企业家收藏。
(王真官方网:http://wangzhen1201.id666.com/
女子画院网址:http://www.zgnvzi.cn/shzpz.aspx?id=11)
7、浙江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真,浙江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擅长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病、肺癌及呼吸衰竭等呼吸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所在学科2001年被省卫生厅定为浙江省中医临床重点学科。
近年来共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主编著书一部;主持及参加省局级科研课题5项,其中1项得二等,一项得优秀奖; 现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8、历史人物魏将,长城镇守将军司马望部将。望听知蜀兵到,急与王真、李鹏二将,引兵离城二十里下寨。真挺枪出马,蜀阵中傅佥出迎。战不十合,佥卖个破绽,真便挺枪来刺;傅佥闪过,活捉真于马上,便回本阵。真被蜀军乱枪刺死。 (见《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二回,为虚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