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地名
【天宝概括】天宝位于宜丰县北部。西同双峰林场、潭山镇相连,东与同安乡、澄塘镇毗邻,南与新昌镇、桥西乡接壤,北和奉新县甘坊乡交界,总面积141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天宝乡距县城18公里。天宝集镇距省会南昌165公里,西隔宜春市120公里,南靠火车站(上高)46公里,宜潭公路由南向北,已修成国家二级公路,棠潭公路由东向西穿越而过,320国道从县内经过。武吉高速公路贯穿天宝集镇,并开设天宝互通立交,交通便利。
天宝境内山峦环抱,中间是平坦良田,地形呈盆地状,地势由西北向东倾斜,最高海拔958米,最低海拔70米,有耶溪河、兰溪两条河纵贯全境。东经114°30′至115°08′,北纬22°17′至28°40′之间,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万物宜生。年无霜期270多天,年平均气温17.1℃,年降雨量1697毫米,相对湿度83%,日照数1634.8小时。
天宝乡地处九岭山脉中段之东南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青山环抱,绿水潆绕,中为盆地,一马平川,广袤开阔。境内主要山峰有增背岭、三千岭、黄沙坳、尖峰岭、黄竹尖、吉样山等。最高点为曾背岭,海拔高度958米,最低为点鸦溪村,海拔70米。境内主要河流有藤江、石溪、黄沙港。这里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天然的船形地貌勾勒出“东西南北门,前后两条街,四十八条巷,四十八口井,四周竹城墙,四季马蹄香”的轮廓,这就是对天宝古村的真实写照。自明代起刘氏子孙便在此世代繁衍,留下140多栋古建筑及大量的牌匾楹联文物古树。古村一直有重教之风,历史上曾孕育出22名进士,139名举人,秀才则不胜枚举,古村还保留有江西最早的现代职业学校—培根职业学校。天宝古村的女子自古就享有美誉,以俚语“万载的爆竹浏阳的伞,天宝的妹子不用拣”而闻名遐迩。
【历史由来】天宝之名始于唐天宝年间,取其他“绿波清浪,物华天宝,驾重洛阳”之意。天宝在秦时属九江郡,西汉时属豫赣郡建成县,王莽时属多聚县,光武时属建城县,灵帝时属上蔡县,三国吴太帝黄武年间属宜丰县,南北朝时之梁朝属望蔡,隋开皇九年属建城,唐武德五年属望蔡,武德八年属高安,宋太平兴国六年属新昌县,1914年新昌县复名宜丰,天宝隶属宜丰县至今。民国19年分属第二、一区。民国22年(1933)11月,乡境划入找桥特别区,翌年4月返归宜丰,8月属第四区。民国28年(1939),乡境分设黄沙乡和会市镇。民国30年(1941),黄沙乡与会市镇并为会黄乡。民国36年(1947),辛会乡(会黄乡改名)辖8保、64甲。1949年7月解放,乡境属潭山区。翌年,乡境分设辛会、杭藤、兰溪、石溪4乡。1956年,4乡合并为天宝乡。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又是黄岗山垦殖场的分场,实行乡、分场、人民公社合一。1968年与黄岗山脱钩,辖9个大队、49个生产队,1983年公社复名乡,生产大队改名村,生产队更名村民小组。是年全乡辖16个村委会、121个村民小组。2005年底,天宝乡辖15个行政村、2个农场、1个林场和1个集镇居委会,236个自然村。全乡共有人口14178个,耕地22276亩,其中水田21453亩,旱地823亩,山林总面积146612亩。
【资源状况】1、自然资源:
天宝乡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80%,盛产毛竹、杉 。2007年底,全乡林业用地有10065公顷,森林面积达1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3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570万根。此外,还生长有红豆杉、楠树、竹柏、檀香、银杏、罗汉松等珍稀树种。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主要品种有瓷土、云母、花冈石、钾、铁、磷、钇、铜等森林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可开发发电量5000千瓦,现已建成大小水电站14座,装机总容量达2825千瓦。
2、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瓷、云母、花冈石、钾长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量大质优,而且还有钾、铁、磷钆、铜等。
3、旅游资源:
天宝古村:
●姓名:天宝乡辛会辛联古村。

●地点:宜丰县城往北20多公里。
●年龄:815岁,始建于宋光宗元年(公元1190年)。
●内涵:古村至今保存有20多座有500年以上历史的古祠堂、120余幢明清古建筑,村子里分布着麻石巷道48条,纵横交错7公里,还有48口古井,古村共出过10名进士、76名举人和解元、11名武举人、139名诸贡、178名恩赐顶戴及417名国学。
黄沙会战遗址
紫阳坛:位于黄沙村毛洞自然村后狮子山,为晋著名道人周义山道场,传说坛边有异草、采之可治痼疾。明清时期,紫阳坛名闻湘鄂赣三省边际地区,其建筑物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但遗迹尚存,自然景致依旧,不失为凭吊怀古和避暑佳处;黄沙瀑布。位于黄沙村西面山背上,落差有60多米,数跌而下,气势雄伟,尤以两处90度大迭最为壮观。瀑下水成潭。瀑布四周,终年雾珠蒸腾,气候极为凉爽,人称“小庐山”;狗牙洞。又名观星洞,位于东港之瑶山崖,为天然石洞,因洞壁犬牙交错而得名。深五,六华里,出口达黄沙。通道时宽时窄,窄处仅容一人匍伏而过,宽者如厅堂。据闻洞中有石室数十间。今洞中多编蝠,见人即群飞于洞之深处,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石岭石洞群。位于鸦溪村之老鸦石,岭上石洞多而奇,均为天然而成。
4、文化资源:
培根职业学校,于1919年下半年由天宝地区一些激进青年知识分子针对封建文人大兴古学的倒退行径而创办培根农业专门学校,习称培根职业学校,是宜丰最早的现代职业学枝。校门口有“培养自食关吾分,根由来自尔成”的对联,表达着学校的办学宗旨,民国十九年改为普通小学.现为天宝中学教师宿舍。
天宝乡有文化户、文化专业户16户,尤以刘荣美文化户而著名,他自1980年创办以来,免费为600多人次借阅图书、报刊、体育用品、讲故事等无偿服务。同时,屋后有花园一块,面积约160平方米,花种树木达150余种,曾接受过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南昌大学等记者、领导的采访、观摩。
5、水力资源:
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全乡可利用水力资源开发小水电3830千瓦,已建中小电站12座,总装机2825千瓦。其中:龙洞电站装机1100千瓦,年发电量450万度,每度0.35元(指在本站办耗电小企业优惠价);黄沙电站装机800千瓦,年发电量360万度,每度0.35元(指在本站办耗电小企业优惠价)。
6、劳力资源:
天宝乡劳力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有剩余劳力约4800人,含周边乡镇(潭山)剩余劳动力,可达6000人。而且薪金低廉,月平均工资400-500元左右人民币即可。
【经济状况】天宝工业当以鸦溪等处的治铜为开端,至少在汉以前就出现。明清时期,传统手工业如土纸生产,名闻省内外,清代,土纸出口占全县的60%,苏东坡曾慕名访天宝龙洞,亲自深入纸棚与工人定纸张规格,后龙洞土纸称“撕百纸”闽笋生产出现于明末清初,也有数百年历史,由客籍人由福建迁入天宝传入技术。天宝罗酒更是蜚声省内,也有数百年的生产历史。 1955年手工业生产成产了合作社,境内工业开始形成规模,但以后的近20年间,没有大的发展,仍只是几个小厂加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开始兴起,并逐步形成了以乡企为骨干,村办、户办、联户办为重点的“四轮驱动”全面发展局面。利用天宝丰富的水资源兴建的黄沙、龙洞两座电站,及若干个体办电站,为境内工业生产提供强劲动力。1983年成立的天宝木雕厂,产品远走欧美;1985年成立的“宜丰县侨丰木材有限公司”,是当时全县唯一的乡办合资企业。此后,非金属和金属产品制作、矿产品开发、竹木加工、电力开发出现了齐头并进局面,尤其是2000年底引资建设的特种钢钉厂,年产值可达到500万元,成为全乡重点和骨干企业。全乡已呈现乡村和私营个体企业一起上的兴旺局面,2000年底,全县有各类企业342个,实现工业产值435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0.6%。
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天宝乡的经济增厚了实力。至2000年底,全乡财政收入实现387.7万元,比1990年79万元增4.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511元,是199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31元的3.02倍。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天宝乡各项社会事业也日渐进步。2000年底,全乡实现了程控电话和电视光缆传输工程;全乡投资500万元,扩建了二公里多的天宝大道、康复大楼及住院部。集镇建设的美化、亮化、绿化及自来水工程、消防道工程也全面得到完善,集镇的城市功能逐步体现;宜潭公路国家二级油路即将竣工,全乡实现了“三通”(村村通公路、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天宝素以重文尚教著称,清之尚友山房、民国时期的培根职业学校,全县闻名。90年代初,全乡普遍投入巨资用于中、小学教育事来建设,1999年,投资20万元兴建的山背小学成为一流设施学校,同年又投资十多万元重建了河思小学。2000年底,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及村完全小学11所、教育点2个,总在校学生135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近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下同心,干群同力,左右同拍,各方同向,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到2007年,全乡实现工农业产值15067万元,完成财政收入3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00元。到2007年底,全乡完成了村小教育网点的重新布局,形成了三所完小和14个教学网点的格局,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乡在校小学生1047人,中学生539人。在2007年中考中,共有52人考取高中或中专,升学率达52.3%,位居全县农村中学的3名。天宝中心卫生院自1996年新建搬迁到集镇新街后,以创建一级甲等医院为动力,不断更新医疗设备,提升医技水平,提高服务 质量为全乡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07年业务收入达115万元。
天宝乡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不断夯实工业基础,目前已有木竹加工、小水电、塑料编织袋、钢钉铸造、矿泉水、铁锅铸造、木竹加工机械等多家企业。
生姜、蜂蜜、橙片、青豆、冬笋、闽笋、香菇、木耳等为天宝土特产品,尤以罗酒名誉周边县市。近年来,花卉苗木、山羊又逐步成了天宝的一大特色产业。
【行政区划】天宝乡所辖行政村(场)、居委会名称及自然村名称如下:
1、辛会村:辖柏树下、南门楼、司前、洋沙州。
2、辛联村:辖三宫殿、黄狗卷窝、袁家、九子樟、观前。
3、藤桥村:辖青山下、坪下、刘家窝、周家、谢家垴、老街、茶头败、坎上、新街、桥下、炉前。
4、河思村:辖万寿宫、甑皮垴、戴家、江家槽、洋鼓坪、荒坑、茜坑、新毕家屋、鸡公岭、枫树下、花园坳、余家窝、金狮面、石壁、庙前、龚家屋、张家、何家、河思桥、彭家湾、嘴背。
5、鸦溪村:辖石屋、老鸦石、湾里、窑上、龙洞、老毕家屋。
6、床源村:辖床里、周家、下冈山、庵里、老源亭、杨林、蒋家、狐狸前、茅屋里、曹家屋、下垴、篓里、石门、才坑、下东坑、杨家屋、艾坑、垴上。
7、平溪村:辖平溪、三公祠。
8、松溪村:辖松溪。
9、芳源村:辖张家里、西败、角坑里、海马山、枧竹埚、店前、何家里、栏棚下、徐家、金子凤、金家湾、垴下、盆里、八斗里。
10、石井村:辖杨梅岭、大仓下、梨树下、八斗、下黄土岭、草坪、石巷里、山陂槽、竹子窝、罗家源、洞子里、邹家里、东门、芒坑、株树下、桥头、桥背、象形里、黄公庙、书院里、杞树下、倩网下、水棚下、九曲岭、南山下、丁坑里。
11、横岭村:辖横岭、鸡公塘、较车岭、桃树坪、南岸、老屋里、雷公窝、南源里、下垴、上垴、泥糊岭、庙里。
12、长桥村:辖长桥、沙里凌、左家湾、百吉、新屋下、下梅、万寿宫、官庄、黄雀里、上屋、彪马岭、燕窝。
13、草坪村:辖草坪、株林寨、喻家、南祥、上雨林、下雨林、长坪、油竹巷、熊家厂、谈家湾、港坎上、陈家屋、棚下、锅炉下、官山桥、冬茅嘴、厂里、聂家、花楼里、蛇形上、升米坪、太子庙、漆家屋、曹家屋、况家屋。
14、山背村:辖山背、坪背段、坪上、邓家、聂家、熊家、罗家、长沙岭、杨家。
15、上梅村:辖毛家、下蒋芜、观溪、上石下、下石下、张家丘、上梅、西庄、堆石头、高排、坳背、上陂坑。
16、 兰家店村:辖蓝家店、漆家槽、恩家、磨刀槽、枧头、杨桃里、苟子山、礁子里、院前、王江下、凤形里、垴头。
17、黄沙村:辖街子里、杨梅岭、和尚棚、冬瓜窝、罗家窝、下龙窝、七里排、半岭、铜锣岭、上马石、毛洞、巷口、张家、山下边、
18、茅坪 林场:辖下茅坪、箬坪、内屋、太子庵、界山、天井窝、牛冈上、左家败、辛田、上茅坪、芋窝、半岭、小岭、石庵、茅庵塔前。
19、居委会:辖农科所、基建队农业队、沙里岭农业队、上东港、下东港、吴家坑、邢家、乌石败、下屋、上岭、张家坪、竹山下、新村、下垴。
【文物古迹】《江西通志》《瑞州府志》载:”宜丰县故城,《明一统志》在新昌县北三十里。孙吴建,唐省入高安。“ 《新昌县志》载:”宜丰县故城在天宝乡,吴大帝自上蔡分置,唐省入高安有古城在。“ 自三国吴大帝黄武年间(222—229)年置宜丰县始,天宝建城迄今有1800年之久。天宝古城称辛会市(今辛会、辛联两村范围)也称会市,习称下天宝,地处上辛山南麓,东有小溪,西有河,东西长而狭,形似船,其地形故曰船形。又因墟市繁荣,地名称“会市”。古城有三街六市、六座城门、十三第宅,黛峦作衬,翠竹为屏,内外八景,牌坊宝塔、亭台楼阁点缀城内外,自古就 有小南京之谓。
建国前,在天宝乡辛会村有一石碑,上刻“古宜丰治”,此碑已毁。
天宝乡辛会村,有古城遗址,原有东西南北四门,现仅存西、东两门。城墙基以块石叠砌,城门大石料砌筑,城址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城址东附近山丘1985年3月12日出土商代铜铙1具,还发现有石斧、甑形器陶片、青铜剑、戈、矛及炼铜渣块、汉墓、模印县正堂砖等 。
[左山文化遗存] 左山,位于天宝乡平溪村西150米处油茶山上,为一长条形山丘,前有溪港(松溪河上游段),天宝古人类曾生活于此。1982年7月16日全县文物普查时,初探为春秋文化遗址。遗址长400米,宽百米左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出土有鼎足、石族、石斧及各类有饰纹软硬陶片、历石等百余件。后随着进一步的发掘考证,初步推断为商周文化遗址,距今约4000—5000年,是为天宝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址。2001年5月初,县史志办、县博物馆、天宝乡领导、专家在平溪采风时,再次对遗址进行了考察,发现遗址地表下约一米处,分布有成片的矿物凝结物,呈砂粒状结块,以乌黑矿物为主,间布闪光之金色结晶体。询之村民,不能详答,疑为古代冶铜残渣。另为山坡缓处,发掘一残墓,出土酱黑色楔形魂瓶一对、北宋古钱若干,断为北宋古墓。
[中国文物精华-天宝商代铜铙] 商代铜铙1件,通高56厘米,柄长17厘米,铙面宽45。5厘米,重40公斤。有明显的含范铸痕和砂眼。铙身饰兽面纹,古朴庄重,柄作圆筒状,与器身内腔相通,有凸出的干带。1985年3月12日,天宝乡辛会村洋牛形山出土,为江西省首次发现的商代乐器,已列入《中国文物精华辞典》。今藏县博物馆。
[革命文物] 位于黄沙村,东有龙形山,西有西古岭,北有紫阳坛,南有一小坑,整个地形似撮斗,易守难攻。1934年2月3日,萧克将军指挥红军在黄沙龙形山与敌大战。这些战斗,是红军第十七师北上湘赣苏区的第一个大胜仗,红军以不足三个团的兵力,打垮了敌军4个团,消灭了2个旅部和1个师部,俘敌300多人,打死打伤敌人600多人,缴获步枪400多支,轻重机枪40余挺及大量的弹药、军用品等,创下了红军早期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为纪念黄沙大捷,1994年2月在黄沙大战原址建立英雄纪念碑,由萧克将军亲自题碑文:“黄沙大捷革命英雄永垂朽”。
【人文社会】天宝不仅自然资源丰富,更是人文之邦。以左山新石器遗存为起点的天宝文明史,已逾五千年;天宝青铜文化江南罕见;三国古城,独具特色,古天宝人才辈出,进士、举人、贡生达151人,仅进士就有22人;现代著名外交家刘师舜,潜心四书五经之翻译,于中美文化贡献颇多;今天天宝,更是人才济济,且多以其业绩或政声为乡梓增辉。
【特色农业】天宝位于赣西北离县城仅20公里的农业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长江中下游中低丘地貌。境内群山环抱,土壤肥沃,盛产木竹、优质大米。人均耕地1.9亩、人均林地12亩。种养业加工业构建农业产业链,种植业以水稻、兰花为大宗作物,养殖业以养猪、养鸭、养蜂为主体,加工业是大米加工及作坊式米粉加工,年产百吨有机(蔬菜)食品竹笋,俗称“渔米之乡”。
水稻:年种植面积3万亩,种植制度,稻—稻—肥“三熟制”,稻一肥“二熟制”。年产粮食12000吨,年销售达国标1-2级绿色大米2千吨,国标3级大米3千吨,商品率达60%。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基地6000亩。
兰花:全乡有兼职花农300余人,占全乡10%左右,种植面积2000多亩,品有春兰、寒兰、建兰、蕙兰、墨兰、台兰等六大类1万多个品种。尤其是寒兰种类丰富多彩。出自天宝的兰花“水胭”,及叶花艺的边、爪、纹、斑,应有尽有,花艺更为优良,花形硕大,色彩艳丽,素心、蝶花、硬捧、色花、多瓣,无奇不有。在2005年度江西省兰花会展获金奖。
养猪:丘陵山坡,依山傍水,是养猪的好地方。全乡共有专业户80多户,良种母猪达800多头,自繁自养率达70%,年出栏生猪1.5万头,远销港、澳及沿海地区。
养蜂:全乡有专业户100余户,养蜂达2000多箱,充分利用天然林木花源,年产蜂蜜40吨,商品天然蜜糖20吨,有壮身健体,清凉解暑之功效。是夏季滋补品。
养鸭:地域辽阔,养鸭得天独厚。全乡有育雏孵化场两个,年育雏鸭(鸡)25万羽,有专业户100多户,饲养各类鸭苗达3万羽,门类齐全,品种繁多。
橙片、青豆:民间自制点心。橙片以小柚切片,经加铜煮沸和漂晒拌以冰糖而成,脆甜可口,且能止咳清凉解毒。青豆即以天宝青豆加料以炭火烘干而成,分外爽口,有回味。宜丰青豆在古代就以天宝为佳。此二宗点心因不能批量生产,故仍为待客珍贵点心。
冬笋、闽笋:天宝为林区,乡境自古盛产冬笋,历年产量在百万斤以上,主要销江浙一带。天宝闽笋具有透明、不变质、不变味、耐贮藏等特点,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始由客家人从福建移天宝时传入,今茅坪、黄沙、辛会、辛联为主要产地,年产量可达10万斤。
香茹:天宝香菇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是宴席上的上等佳品。境内大部分村庄出产香菇,有花菇、平菇、两种,原来是老法生产,有近400年的历史,但产量较低。80年代后采用袋装香菇,产量大大提高,年产量达4万公斤。
天宝罗酒:宜丰天宝特有传统名酒,具有色呈浅黄,酒清见底,昧香爽口,富有后劲等特点。被誉为“三碗倒”。以农历八、九月间制作最宜。罗酒这来历据传源于锣声,锣声“哐哐”。谐音“响响叫”,故又名“锣。天宝罗酒又以松溪所产为佳。
农业机械:“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后,农民购机、用机热情日益高涨,农田作业机械发展迅速,农机总动力迅速增长,到2006年5月全乡农机总动力达4800千瓦。有联合收割机13台,耕整机、机耕船598台,变型机、拖拉机50台,机动脱粒机610台,农用运输车20台,年机耕机收面积分别达2.5万亩和2.1万亩。
机耕机收:天宝是一个农业机械普及率较高的乡,2006年成立了“天宝乡农业机械协会”,有会员5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多名,组建机耕、机收服务队15个,从业人员达300多人,开展机耕、机收“一条龙”服务,服务面积达1万余亩,占机耕、机收面积的50%。
供求信息:可供优质绿色大米数量不限,每吨2300-3000元。季节性有机食品(蔬菜)冬笋,供货时间当年11月至 翌年2月份每吨5000-10000元。兰花:品种至多,从普草到精品数量不限,价格面议。蜜糖8-12元/公斤,杉木400-480元/立方米,毛竹7-9寸8元/支,10寸15元/支,生猪7元/公斤,鸭蛋10元/公斤,肉鸭20元/公斤。
新泰市天宝镇新泰市天宝镇地处鲁中腹地,北倚国家森林公园徂徕山,南临黄河支流柴汶河,北部山区风光秀丽,南部平原土质肥沃,素有“小泰山”、“汶阳田”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蒙馆公路、0九公路、济新公路、四坡公路穿境而过。东距新泰市区45公里,西距泰安市区40公里,距京沪高速公路果都路口仅15公里。全镇总面积158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人口7.8万人,耕地面积8.7万亩。
天宝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优势产业特色明显。天宝樱桃种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独特的品种和生长条件,使之在清明前后便可成熟,为“江北鲜果第一枝”。目前,全镇樱桃总面积已达2万亩,年产量达300万公斤,拥有红灯、意大利早红、早红宝石、龙冠、艳红、乌克兰等28个品种,樱桃大棚500多个,使樱桃上市提前3个月,春节刚过人们便可吃上鲜美的大棚樱桃。1998年,天宝镇被农业部农业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樱桃第一镇”。2001年在农产品国际博览会上,天宝樱桃获“优质果品”奖;2002年天宝樱桃被山东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产品。天宝镇梁父山板栗色泽深红,口味纯正,营养丰富,有“泰山甜栗”之称。目前,全镇板栗总面积已达1.5万亩,年产量达150万公斤,被称为“鲁中板栗”之乡,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天宝茗海青茶属茶中珍品,该茶香气浓、叶片厚、无污染、营养丰富,被誉为江北第一茶,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产品”。目前,全镇茶叶已达1万亩,年产茶叶10万公斤。同时,该镇以其2万亩蔬菜被称为“泰安菜园”,以其1万亩桑园被评为新泰市“桑蚕生产基地镇”。
●人物天宝,藏族,1917年2月生,四川马尔康人,又名桑吉悦希。

193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5年春参加革命工作,相当于初中文化。 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5年至1937年任红五军团党坝特区少年队副队长、骑兵连指导员,金川博巴苏维埃政府青年部部长,博巴藏族独立师党代表。1937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并任班长、党支部书记。1938年任新疆新兵营学生队队长。
1939年至1943年任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西南民族组组长,延安中央民族学院学生会主席、西南民族区区长,陕甘宁边区民委委员。1943年至1950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三边分区伊克昭盟地下通讯员、区委书记,三边分区伊克昭盟支队三大队教导员。1950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入川,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民委副主任。继而随第二野战军十八军先遣支队进藏,任中共西藏工委委员,西藏工作团团长,西康省政府委员,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主席,康定、阿坝藏族自治区主席。1954年9月起任第一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5年11月起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曾任四川省民族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1955年12月至1967年1月任四川省副省长,其间:1956年2月至1965年12月兼任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州长。1956年12月起兼任中共康定地委第一书记,康定军分区政治委员。1959年4月起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960年7月起任四川省民委主任。1956年至1966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1963年8月起任中共甘孜藏族自治州委书记。1966年2月起任四川省贫协筹备委员会副主席。1966年至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68年5月至1969年6月任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5月至1979年8月任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其间:1969年9月至1971年8月任自治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1年8月至1980年12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79年8月至1981年4月任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曾兼任西藏军区第二政治委员(至1981年6月)。1980年12月至1982年1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81年3月至1983年4月任四川省副省长。 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2008年2月21日21时32分在成都逝世,享年92岁。
●年号1、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天宝(742年正月—756年七月)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天宝三年正月朔改“年”为“载”。
纪年
天宝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公元 742年 743年 744年 745年 746年 747年 748年 749年 750年 751年
干支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天宝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公元 752年 753年 754年 755年 756年
干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大事记
天宝元年——李白供奉翰林院。
天宝四年——中国印世界第一份报纸。
天宝六年——玄宗将黟山命名黄山,扩建华清宫。
天宝七年——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
天宝八年——岑参出塞西行。
天宝十年——怛罗斯战役,阿拔斯王朝和盟军打败由高仙芝带领的唐朝士兵。中国的造纸术亦而传到中亚和中东。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开始。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六月(756年7月15日)马嵬驿之变。
出生
天宝元年——李适,唐德宗(805年去世)
逝世
天宝十四年——高仙芝,唐朝高句丽族名将
天宝十五年——杨玉环,唐玄宗之贵妃(719年出生);杨国忠,杨贵妃之兄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圣武(756年正月—757年正月):安史之乱安禄山之年号
天平(729年八月五日—749年四月十四日):奈良时代圣武天皇之年号
天平感宝(749年四月十四日—749年七月二日):奈良时代圣武天皇之年号
天平胜宝(749年七月二日—757年八月十八日):奈良时代孝谦天皇之年号
大兴(738年—794年):渤海文王大钦茂之年号
赞普钟(752年—768年):南诏领袖阁罗凤之年号
2、吴越武肃王钱镠的年号
天宝(908年-912年)是吴越太祖钱镠的年号,共计5年。是吴越政权第一个真正改元的年号。
纪年
天宝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公元 908年 909年 910年 911年 912年
干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开平(907年四月-911年四月):后梁太祖朱全忠的年号
乾化(911年五月至913年正月、913二月至915年十月):后梁—朱全忠、朱友贞之年号
应天(911年八月至913年十一月):燕—刘守光之年号
武成(908年正月至910年十二月):前蜀—王建之年号
永平(911年正月至915年十二月):前蜀—王建之年号
安国(903年至909年):大长和国—郑买嗣之年号
同庆(912年至966年):于阗—尉迟乌僧波之年号
圣册(905年—911年):后高句丽—金弓裔之年号
永德万岁(911年—914年):后高句丽—金弓裔之年号
延喜(901年-922年):平安时代醍醐天皇之年号
3、大理段正兴大宝年号的另一种说法
大宝(或作天宝,1149年-1155年)是后理皇帝段正兴的年号,共计7年。
词义:
1.天然的宝物。《商君书·来民》:“夫实圹什虚,出天宝,而百万事本,其所益多也。”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金 贾益谦 《赠答史院从事》诗:“物华天宝无今古,凤阁鸾台孰后先。”
2.神名。即 秦穆公 所获之 陈宝 。《文选·扬雄<羽猎赋>》:“追天宝,出一方。” 李善 注:“ 应劭 曰:‘天宝, 陈宝 也。’ 晋灼 曰:‘天宝,鸡头而人身。’” 唐 李白 《大猎赋》:“获天宝于 陈仓 ,载 非熊 于 渭 滨。”
2.天宝镇新泰市天宝镇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地处鲁中腹地,北倚国家森林公园徂徕山,南临黄河支流柴汶河,北部山区风光秀丽,南部平原土质肥沃,素有“小泰山”、“汶阳田”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蒙馆公路、0九公路、济新公路、四坡公路穿境而过。东距新泰市区45公里,西距泰安市区40公里,距京沪高速公路果都路口仅15公里。全镇总面积158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人口7.8万人,耕地面积8.7万亩。
当地特产天宝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优势产业特色明显。天宝樱桃种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独特的品种和生长条件,使之在清明前后便可成熟,为“江北鲜果第一枝”。目前,全镇樱桃总面积已达2万亩,年产量达300万公斤,拥有红灯、意大利早红、早红宝石、龙冠、艳红、乌克兰等28个品种,樱桃大棚500多个,使樱桃上市提前3个月,春节刚过人们便可吃上鲜美的大棚樱桃。1998年,天宝镇被农业部农业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樱桃第一镇”。2001年在农产品国际博览会上,天宝樱桃获“优质果品”奖;2002年天宝樱桃被山东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产品。天宝镇梁父山板栗色泽深红,口味纯正,营养丰富,有“泰山甜栗”之称。目前,全镇板栗总面积已达1.5万亩,年产量达150万公斤,被称为“鲁中板栗”之乡,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天宝茗海青茶属茶中珍品,该茶香气浓、叶片厚、无污染、营养丰富,被誉为江北第一茶,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产品”。目前,全镇茶叶已达1万亩,年产茶叶10万公斤。同时,该镇以其2万亩蔬菜被称为“泰安菜园”,以其1万亩桑园被评为新泰市“桑蚕生产基地镇”。
漳州市郊天宝镇漳州市郊天宝镇方圆十里都是连片的香蕉林,有“十里蕉香”的美称,全年皆可观赏。附近建有望蕉亭,立于亭上,蕉园风光尽收眼底。
天宝是世界级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祖籍地,祖国大陆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就坐落于珠里村的蕉园内。馆前安放一尊林语堂先生的塑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李维祀教授设计制作。馆内展示各种版本的林语堂著作200多部,不同时期的林语堂照片100多幅,还有林语堂手迹、林语堂使用过的物品等。
漳州市天宝镇天宝镇位于九龙江西溪边,历史上是厦门海港与南靖、龙岩等山区联系的中转地,一度十分繁荣。镇区的路边村有一处奇观“出水石莲花”。这个宝物分上、中、下三部分,其上浮雕莲瓣构成莲花,中部还阴刻“元泰定丙寅间(公元1326年)”及“威惠庙立”等字。转动石莲花的上部,中部就会流出水来,且久旱不涸。此控制出水的装置,磨转至今已经六百多年,仍完好无损。为何转动石莲花会出水,至今仍是一个谜。村中有座古庙称为威惠庙,建于元朝,是唐代陈元光部将昭德将军韩器三兄弟的后裔到此定居后所建。它是集庙、庵、祠为一体的特殊建筑,前殿是威惠庙,祀陈元光将军及部将马仁夫妇;中殿为保福庵,供观音,所供观音佛像系元代木雕;后殿作祠,祀韩氏的先贤。威惠庙既是许多闽南陈氏的溯源地,包括在厦门、台湾的陈氏后代大多都可以在这里溯源、寻根,同时,它又是闽南和海外韩氏的祖籍地。据说,韩器三兄弟的后裔繁衍到了台湾及南洋一带,因此,这里常有韩氏后人前来瞻仰。
天宝大山天宝大山距离漳州市区约15公里,是从闽西山区进入九龙江三角洲平原的天然屏障,因山高路陡,一向罕有人至,山上因此保留了大量原生态的森林,如香樟、瑞香、枫树、野生桫椤等,被定为省级森林公园。漳龙高速通车后,从厦门上高速在漳州西收费站下高速后直抵天宝大山,全程只需45分钟。巍峨的山峰、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泉水、飞流直下的瀑布、错落有致的原始次生林、“宝珠戏水”的传说吸引了不少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