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苏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个人资料《大连大学报》责任编辑、专职记者、指导老师,笔名晓晨。通讯《以励志创业项目为学生成长搭建新平台》荣获辽宁省高校报2007年度“好新闻”(通讯类)二等奖。(另外三位校报老师分别是李维民、于黎龙和王楠,在大连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的领导下,在校报编辑部老师和步行人工作室的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大连大学报》在由教育部社科司指导、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组织的首次全国高校校报评比中,荣获“全国高校优秀校报”称号。

相关报道因为校报工作的性质,陈苏琳同志把自己的育人工作定位在以报纸为载体,通过指导采写和编辑稿件来培育和影响学生;以工作室为平台,通过工作室的管理直接培育学生。

培养学生基本的新闻从业素质,尤其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理的判断能力;培育其美好感情,培养良好心态,成为陈苏琳育人工作的主要关注点。

第一部分 以采写稿件鼓励思考 培养良好心态

善于思考的头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是通过新闻采写、编辑的方方面面和每一个环节来渗透的。以陈苏琳老师指导的学生记者的4偏作品来对此进行说明。

一、给予每个人鼓励和发展的机会,帮助新成员——《阳光洒满50步》

学生记者周芳同学的这篇稿件发表在《大连大学报》第332期,在校报07年年会上,获“好消息”奖。

这篇文章的获奖有点出人意外,作者周芳同学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了校学生会的工作上,所以在指导教师眼里,她并不是工作室的活跃分子,也算不上优秀的学生记者,在工作室的表现只能说是平平,对这篇稿件,几位指导教师印象一般。

但也是在意料之内的,每年评奖时都会出现几匹这样的黑马,同学们在讨论评奖时,对于一篇稿件的质量、一个人的表现,自有他们独特的判断角度。所以,老师接受了学生的评奖结果。在年会上,作为指导教师,陈苏琳老师对这篇稿件给予了客观的评价,并表达了对作者的祝贺。

果然,发表获奖感言时,周芳同学说:“我觉得自己不配获得这个奖项。这篇文章大部分是老师修改出来的,而我参与工作室的活动和例会都太少,没有为工作室做过什么。所以,我把获奖证书放在老师这里,等我真正写出了好的稿件、真正为校报和工作室做了一些的时候,再来领这个奖项!”

周芳同学的真诚获得了大家的掌声。此后,周芳同学确实与过去不同,现在,她已经成为学生记者中的佼佼者。今年3月份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工作非常繁忙,但她说:“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做学生记者,因为步行人工作室和学生记者团时时给我一种动力,给我一种求索的精神。”周芳只是其中一例。陈苏琳老师在工作中,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机会,给与每个学生鼓励和发展的空间。

二、着眼平凡的生活,关注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妈妈,请让我背你上学》

学生记者王林同学的这篇文章发表在《大连大学报》第318期,获省高校报协会06年好新闻评比通讯类学生组一等奖。

校报的办报宗旨一直是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中发现和挖掘能够反映学校文化理念、反映人性闪光点的素材,因此陈苏琳老师也着力通过挖掘、采访、成稿、编辑等一系列环节促进学生记者的成长,进而影响更多的读者。如《妈妈,请让我背你上学》,从主人公姚立文的自立、自强、孝顺本身,挖掘出学校文化理念的大氛围影响下,舍办、学院、同学们对她们母女的帮助及感恩的主题。采访过程,许多真实的细节,让作者王林同学感受很深。后来,这篇文章,又发表在《大连晚报》上,感动着大连市的市民。因为这篇文章,这件事也感动了连大,成为2006年大连大学十大亮点之一,姚立文同学还因此当选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这只是一个例子,工作室里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如《他们,我们》、《董清清:坦然面对生活》、《我的杯子掉到了草地上》等文章。

三、养成独立的思维、合理的判断——《积累文明、积淀文化——写在后评估时代》

学生记者潘瑶同学的这篇文章发表在《大连大学报》第318期,获省高校报协会06年好新闻评比评论类学生组一等奖。

评估过后,学校里的学习氛围和文明状况都出现回落现象,同学们议论纷纷,这也成为学生记者们的热门话题。那么,光发现现象,提醒同学们注意或对同学们的素质提出疑问就可以了吗?陈苏琳老师肯定学生记者的热情,引导同学对此现象进行评论,于317期发表彭吴霞同学的文章《文明也要随专家一起走吗?》,同时,同期发表王涵同学的文章《都是评估“惹的祸”》引导大家注意到在表面学习风气和文明程度下滑的同时,一些好的习惯和做法被学校、老师、同学们保持下来了,成为校园的一部分,只不过同学们忽略了这些。在此铺垫下,于校报第318期三版头条推出潘瑶同学的文章《积累文明、积淀文化——写在后评估时代》,表明文明需要积累、文化需要积淀的观点,说明学校和同学们都在螺旋式的上升和成长。这种做法虽然对陈苏琳老师作为指导教师来说比较麻烦,但对学生记者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判断力的锻炼都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三位作者也都因这次话题的讨论和写作而收获、成长,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学生记者团中的骨干力量。

类似的话题讨论还有第317期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的讨论,第321期关于打开水问题的讨论等,深入分析、提出建议,促进了事情的进展。

四、仰望星空、尊重生命——《为“艾芳的孩子们”捐款》

学生记者张楠同学的这篇文章发表在《大连大学报》第318期,06年11月20日,获省高校报协会06年好新闻评比通讯类学生组一等奖。

对于每一个新闻素材,陈苏琳老师都不仅限于对事实本身的报道,而是引导学生深入采访、调查、挖掘,并思考生命的意义等问题。艾芳是我校经管学院毕业生,在贵州省做志愿支教工作。校报对其一直予以关注:06年11月15日经管学院主题为《为“艾芳的孩子们”捐款》的“烛光行动”, 以及07年5月22日的主题为《当CEO与“艾”相遇——街舞组合专场义演 圆千里之外学子梦》的两次捐款活动,步行人工作室的指导教师都专门挑选综合能力比较强的老记者,浓墨重彩进行报道。此后《“艾”在行走》、《连大人亮起的烛光——艾芳》、《她是连大的骄傲》等,每一次有关艾芳的采访,步行人工作室的同学们都作为一项非常光荣的任务,抢着去报道,一次次的被艾芳感动,也一次次的用自己的笔感动、感召着连大的学子。这种做法,既是对学生记者挑选素材的一种引导,也是对全校同学对于应该追求什么的一种引导。艾芳后来被当胡平老师誉为连大的一位“仰望天空的人”,连大也有了几位艾芳的追随者。

最近一次是关于汶川地震赈灾的报道。连续三期,陈苏琳老师负责编辑的校报第三版都在引导学生记者逐渐深入的报道这件事。373期,地震刚发生不久,三版发表学生记者文章《面对灾难,我们一起走过》,主要表现地震之后捐款过程中感人的人和事;374期则发表了一期作者以学生记者为主的组稿,题目为《因为我们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主题已经从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感,上升到民族感情和爱国情操。375期则是关于汶川地震的专题,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理性抒发情感,合理承担责任,促进自身成长》把学校在特殊时期的教育与平时教育结合起来,另一部分是一组评论稿《追问与反思》,是在此过程中同学们的反省,把主题引向促进同学们自身的成长。这是对学生记者,更是对全体学生如何看待这样的事件,如何看待自身与他人,民族和国家,并深入思考,使自己成长的一个引导。第二部分 通过工作室的管理培育美好情感,培养良好心态

五、致力于工作室文化氛围的建设

校报步行人工作室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工作室。陈苏琳老师作为这个工作室的四位指导教师之一,致力于工作室文化氛围的建设。

1、最珍贵的是一种平等的氛围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每周二,陈苏琳老师都带着学生记者召开工作室例会,并鼓励学生记者发言,形成讨论的氛围。这种形式很受学生记者的欢迎。信息学院07级宋明杰同学最近发表了一篇稿件《为什么我们眼里常含泪水》,之后他说:“我在工作室近一年的时间,才发表了一篇稿件。其实,在这之前,我想到过放弃,之所以一直坚持下来,是因为我舍不得咱们工作室。一方面,我特别喜欢例会时的气氛,虽然我不怎么说话,但其他学生记者的发言,总是给我很大启发,有种头脑风暴的感觉。另一方面,我在工作室感到一种平等、受尊重的氛围,不管你学习成绩如何,是否担任什么学生干部,在这里,都是平等的。你有独到见解,大家就欣赏你,你写出好稿子,大家就承认你,对我来说,这是最珍贵的。”这种平等、尊重的氛围让学生也懂得了如何对待别人,如何评价别人。

2、鼓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工作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陈苏琳老师鼓励学生记者进行新的尝试——独立组稿、编辑,并以此为基础发表了一系列话题稿件,如《说说回家,侃侃返校》、《昨天的状元,今天的他(他)》、《帮助新生、成长自己、塑造品格、传承文化——助理辅导员的故事》(360期)、《转专业——转?还是不转?》(366期)《士兵讲述:我与军营有个约会》(371期)、《合理抒发感情、理性承担责任 促进自身成长》(375期)、《让思辨成为连大的风气》(376期)等,都是学生独立选题、组稿完成的。

与独立采写,要求个人素质、能力不同,组稿工作需要5、6个人甚至10来个人的团队进行合作,经验丰富的老记者担任主要负责人,在陈老师的指导下,组织话题的讨论、筛选、策划、分工,并指导采访、写作,最后再把几个人的稿子调整、组合成一篇完整的话题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记者们要互相了解、磨合、交流想法、做出判断、互相启发。美好的感情最容易在并肩奋斗的过程中产生,做话题组稿最多的第二组,现在是记者团5个组中凝聚力最强、实力最强的一个组。

3、设计多种工作制度,为学生发展提供平台

工作室有一位叫龚国金的学生记者,他是美术学院05级的,新闻采写能力相对比较弱,但对工作室的工作特别热心,参与并策划了许多活动,在同学中口碑很好。怎么评价他呢? 这让陈苏琳老师重新思考“让每个人都成功”,结合自己的工作,陈苏琳老师将其理解为设计多种制度,更好的帮助更多的学生记者成长。 如:在评价制度上,增设策划部,一改以往以稿件写得好的同学作组长的传统,让龚国金同学担任组长,专门策划记者团的专题活动,让和他类似情况的学生得到肯定,增强信心;如在组长负责制外又增加组稿工作制,让虽不担任组长但很多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记者得到更大的锻炼,并能够指导、带动更多的新记者,让工作室特有的能力、品质作为传统传承下来;有的学生记者经过了一年多时间仍无多大成绩要退出时,都要求他们一定要写出一篇优秀的稿件再退出,并为其多次提供专门指导,以起到激励作用。这些制度有的成效显著,有的还不够完善,有的还没有开始实施,但这是陈苏琳老师为自己的工作设计的发展方向。

4、以思想的沟通引导情感的走向

陈苏琳老师经常和学生记者谈话。从稿件的修改到怎样看问题,怎样看别人,怎样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慢慢的,彼此的信任就在这样的过程中间建立起来。一位学生记者这么对她说:“其实一开始对你也没什么感觉,但后来我觉得有些话不说,你也特明白,而且你说出来的就是我想的,我要表达的。”这种默契和信任来自于思想上的尊重、沟通和引导。

“我转变的基础是校报……我对校报的感情,真的是它给我的改变带来的,虽然我在校报成长的过程比较难,那为什么那么难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那个团体给我的感觉就是我有个落脚的地儿了,可能别人都无法理解,但当时的感觉就是那样,离开校报,没去处了,后来发的稿渐渐多了,认识我的人也多了,夸奖我的人也多了,我的目标理想渐渐清楚了,我就不自卑了…… 现在我不买衣服,也感觉很自然,我不需要外表的东西给我自信了。”

“我一路走来,遇到了几个很不错的老师,可能等我毕业以后,我会很少来看望你们,也很少联系,但你们确实都是我成长路上非常非常重要的几个人!”

其实,对陈苏琳老师来说,学生记者们的这份信任,也是一种美好而珍贵的情感,也是她在连大乃至人生路上奋力向前的动力。

这些对学生培养方式逐步深入的举措,支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功,对陈苏琳老师自身而言,同样具有着使自己对人的宽容和理解不断加深的重要意义。这些收获让她感到欣喜,感到自身的不断充实和自信,不断成长和丰富,让她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价值,自己的工作充满了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