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西夏白釉黑花猴鹿纹瓶
【类别】:瓷器
【年代】:西夏
【文物原属】:西夏民间生活用瓷。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42厘米,口径7.8厘米。
瓶口外撇,短颈,丰肩,长腹,宽圈足,砂底无釉,造型挺拔秀丽。通体施白釉,釉下以黑彩勾勒纹饰,肩部绘一周变形莲瓣纹,两侧绘两组下垂的卷叶纹,腹部一面绘两只展翅飞翔的大雁盘旋于芦草上空,另一面绘一只猴与一只梅花鹿在芦草丛中跃动嬉戏,猴以一手持苇草逗鹿玩耍,鹿单腿抬起,低首抿唇,若有所动,看得出猴的顽皮与矫健,还有鹿的机灵与乘巧,整幅画面充满着运动感和节奏感,生机勃勃,活灵活现,以酣练的笔调,描绘出无尽的画意,让人说不出来,又爱不释手。
画的主题选用猴、鹿纹,取材于中国民间的风俗,隐喻“侯(爵)”与“(俸)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官禄和长寿富贵生活的向往。非常沉重、看似模糊的理想追求以如此轻松活泼的画面表现出来,我们不知作器者何人,但愿将此瓶连同那份美好向往保存长久。
【相关资料】:
西夏国是一个少数民族——党项族建立,他们生活在草原与大漠之间,汲取着中原文化的营养,又不肯完全被汉化,仍执着地保持自己的风情。但是,西北的山水毕竟与中土相连,我们仍能从它的器物中看到血脉相融的迹象。
西夏陶瓷器早在约6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先民们就利用黄河岸边的澄泥“陶作因泥澄而工精而质贵”,并逐步发展形成了具有西域边塞民族艺术特色的西夏瓷器,与宋代瓷器的经典——钓、汝、官、哥、定五大名窑珍品同处一个历史时代,然而西夏瓷器却连一个“民窑”的名份也没有取得,西夏瓷器也因此而成为国宝艺术品中的历史之谜。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科院考古所对宁夏灵武滋窑堡进行的挖掘中,通过对3座西夏窑炉、8座西夏瓷场作坊及1座元代作坊、1座清代窑址的挖掘清理中,共出土瓷器、制瓷工具、窑具等3000余件。灵武滋窑的挖掘,确立了西夏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填补了西夏瓷器的空白,这对研究以党项羌人为主体的西夏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