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名: 槐尺蛾
种拉丁名: 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
国内分布: 北京、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台湾、陕西、甘肃、西藏
国外分布:日本
形态特征: 成虫 雄虫体长 14—17 mm,想展30-43 mm。雌虫体长 12-15 mm,翅展30-45 mm。雌雄相似,体灰黄褐色,触角丝状,长度约为前翅的 2/3。复眼圆形,其上有黑褐色斑点。口器发达,下唇须长卵形,突出于头部两侧。前翅亚基线及中横线深褐色,近前线处均向外缘转急弯成一锐角。亚外线线黑褐色,由紧密排列的3列黑褐色长形斑块组成,在M1脉-M3脉间消失,近前线处成单一褐色三角形斑块,其外侧近顶角处有1个长方形褐色斑块。项角浅黄褐色,其下方有1个深色的三角形斑块。后翅亚基线不明显,中横线及亚外线线均近弧状,深褐色,展翅时与前翅的中横线及亚外缘线相接。中室外缘有1个黑色斑点。外缘呈明显的锯齿状缺刻。足色与体色相同,但其与腿节长度相等,具2个端距,外侧端距长度为内侧者的1/2;后足胜节比腿节长1/3,除瑞距外,近前端1/3处尚有H距,外侧者亦小于内侧者。雌雄成虫区别除雄虫腹部较小外,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推央后足胜节最宽处为腿节的1.5倍,其基部与腿节约等。雌虫后足胜节最宽处等于腿节,但其基部则明显小于腿节。 卵 钝椭圆形,长 0.58—0.67 mm,宽 0.42—0.48 mm,一端较平截。初产时绿色,后渐变为暗红色直至灰黑色。卵亮白色透明,密布蜂窝状小凹陷。 幼虫 卵变灰黑色时幼虫即开始孵化,初孵幼虫黄褐色,取食后变为绿色。幼虫两型;一型2-5龄直至老熟前均为绿色,另一型则2—5龄备节体侧有黑褐色条状或圆形斑块。末龄幼虫老熟时体长 20一40 mm,体背变为紫红色 蛹 雄蛹 16. 3 mm X 5.6 mm,雌婉 16. 5 mm X 5. 8 mm。初时为粉绿色,渐变为紫色至褐色。臀棘具钩刺两枚,其长度约为臀棘全长的 1/2弱,雄蛹两钩刺平行,雌婉两钩刺向外呈分叉状。
生物学特性: 1年3—4代,以蛹越冬。在北京,4.5月间成虫陆续羽化。第一代幼虫始见于5月上旬。各代幼虫危害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化蛹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上旬仍有少量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卵散产于叶片、叶柄和小枝上,以树冠南面最多,产卵活动多在每日的19-0时,幼虫孵化以19-21时为盛,同一雌蛾所产的卵孵化整齐,孵化率在90%以上。孵化孔大多位于卵较平截一端,孔口不整齐。 幼虫孵化后即开始取食,幼龄时食叶呈网状,3龄后取食叶肉,仅留中脉。幼虫一生食叶量为 1.679/头,相当于槐树 1个成熟复叶全部叶片的重量,其中 1—4龄幼虫食叶量为0.18 g/头,占幼虫全部食量的 10%,末龄幼虫食叶量为 1.49 g/头,占全食量的肌%。因此,槐尺蛾大发生时,平均每个复叶有虫1头,几天内就可将叶片全部吃光。 幼虫能吐丝下垂,随风扩散,或借助胸足和2对腹足作弓形运动。老熟幼虫已完全丧失吐丝能力,能沿树干向下爬行,或直接掉落地面。1龄幼虫的耐饥力,在平均气温为29℃时只有1天。 幼虫体背出现紫红色,幼虫即已老熟,老熟幼虫大多于白天离村入土化蛹。化蛹场所通常都在树冠投影范围内,以树冠东南向最多。在有适宜化蛹场所(土质松软)条件下,离树干最远不超过 12 m。幼虫入土深度一般为 3—6 cm,少数可深达 12cm。城市行道树生境内,多在绿篱下,墙报浮士中化蛹。在裸露地面上也能化蛹,但成活率极低。 成虫多于傍晚羽化,羽化后即可交尾,雌虫一生交尾1次,少数也有2次的。交尾一般在夜间,历时0.5-6小时,一遇惊扰即迅速分开。成虫产卵量与补充营养显著呈正相关:成虫羽化后即有35%左右的卵粒已发育成熟,即使不给任何食物,这些卵都可以顺利产出;以清水、蜂蜜、白糖水喂饲成虫,产卵量和寿命分别比绝食者增加1.5-3倍。在自然界,成虫取食珍珠梅等的花蜜。每雌产卵量26-1519粒,乎均为420粒。成虫寿命依气温而异,雄虫为2.5—19天,雌虫为2.5-17天。越冬蛹全部进入滞育,越冬初期即使放在人工适温条件下也不发育,在 6℃经 54天低温后,蜗即可继续在适温下发育羽化。 天敌 在北京常见胡蜂捕食槐尺换,幼虫期尚有1种小茧蜂寄生,但数量很少。蛹期有白僵菌寄生。在庭院中,家禽是槐尺螃的重要天敌,可大量啄食下地化蛹期的老熟幼虫和蛹。
防治方法: 1.营林措施应及时抚育,合理间伐,禁止采伐过度。对发生虫害较重的林内,可于秋末中耕灭越冬虫蛹;清除林内下木和寄主附近杂草,并加以烧毁,以消灭其上幼虫或卵等。 2.检疫苗木移栽时要注意检查,防止带虫苗木扩散。 3.人工防治于晚秋或早春用人工将土中的蛹挖出喂家禽家畜,最好将蛹放入容器内让寄蝇、寄生蜂飞出;或结合垦复措检虫蛹。对油茶尺蛾还可用培土埋蛹,理死成虫。幼虫一般有假死性,可在地下铺以薄膜,摇动树干,将落下的幼虫消灭。在害虫发生较严重的地方,可用人工于树干上捕蛾,刮卵或捕杀群集的初龄幼虫和卵,也可在树干基部难按或绑以 5-7 cm宽塑料薄膜带,以阻止无翅蛾上树,并及时将未上树蛾杀死;或于 8月中旬在寄主植物叶背及杂草上收集点尾尺峨等的虫茧;秋季在奇主树干捆一圈干草或一薄膜环(毒环),引诱越冬虫到此越冬,并于早春加以烧毁;并可在树干靠基部刮两个 5一10 cm宽、相互交错的半环,涂上久效磷或涂胶环杀虫。 4.保护和利用天敌应尽力保护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对抑制幼虫危害起着很大的作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甩下列微生物制剂: lml含抱量 0.5—0.7记苏云金杆菌或 1-2亿青虫菌乳剂;每克菌粉含 100亿孢子的白僵菌粉剂或 lml含 1亿孢子的白僵菌液;每毫升 0. 13亿多角体油桐尺煌校多角体病毒(NPV)防治油桐尺蛾;每亩用 1. 31X 10 ’一2 X 10’春尺娘NPV多角体防治春尺蠖。刺槐林内放猪可以消灭80%以上桑褶翅尺蛾的蛹;油茶林内放鸭子,让其吃食摇落的幼虫。 5.成虫发生期可用黑光灯诱杀。 6.化学药剂防治对低龄幼虫和成虫可应用下列农药:(1)常规喷雾:80%敌敌畏乳油 800-1000倍液, 50%杀螟松乳油 1000—1500倍液, 2.5%澳氰菊酯乳油 2000-3000倍液, 90%敌百虫晶体800—2000倍液,30%增效氰戊菊酯6000-8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 2000倍液,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等。(2)超低容量喷雾:50%杀虫净油剂与柴油 1: 1混配,每公顷用量 6 kg; 50%敌敌畏乳油与柴油1: 2的混合液。(3)对无翅雌成虫在其上树前于树干基部用含澳氰菊酯毒笔画双环以毒杀之。(4)当虫害大面积发生时,可使用敌敌畏插管烟雾剂熏杀 2-3龄幼虫,每公顷用药 15 kg。(5)对油桐尺蛾 2.5-3.5 日龄的卵可试用保幼激素ZR515。,用量5 ppm。()用20%灭幼晚1号胶悬剂,每亩用量 8-10 g(有效成分)防治幼龄幼虫。(7)对桑尺蛾喷药应抓紧在早春芽期(冬芽开始转绿至初被绿色鳞片包被尚未脱苞时为止)及伐条后的芽期,喷药后隔7天可采桑喂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