冇眼睇
拼音:mao yan di
词义:
冇:没有的意思。
睇:看。
冇眼睇,广东方言(广府话),意思是不想看、不想理。常指对某些事情或行为看不惯,持一种消极回避的态度。
使用:徐福智:“尤其是对结果好失望,或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事,更喜欢这么讲。有的家长看到子女不听话,怎么教都不听;或者看到社会某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又改变不了,自己一肚子火,但又不知做些什么,就会叹气说:唉,我都冇眼睇咯!~”
“语带双关,表示连盲人都看不起这班不争气的人。”
歇后语:盲公过光雅里,冇眼睇你班契弟。
光雅里,其实应该叫缸瓦里,系晚清时候一条专卖缸瓦噶街!后来改名噶时候,地方官员就觉得,缸瓦哩个名太俗啦,于是就将谐音“光雅”来代替“缸瓦”,形成左光雅里哩个地方!
讲翻光雅里,就系广州“状元坊”隔离噶一条直街来噶。当时,“状元坊”度都系做死人生意,卖寿衣噶,就带协左隔离光雅里都开左几间棺材铺。甘旧时噶棺材铺呢,都会养一班“哭郎”噶,何谓“哭郎”?即系职业孝子。之但系距地D生活都系好难过噶,所以,暗中都从事一种性服务,即系以前所讲噶“契弟”啦!因为基本上,系光雅里都随处可以见到哩D哭郎,先睇唔到?除非你盲左啦!
所以,就有左哩个歇后语:盲公过光雅里--冇眼睇你班契弟
光雅里位于广州十八甫北,旧名缸瓦栏,缸瓦里。在清代为缸瓦集市,因其地近河涌,水路运输方便。当时河涌阔达七丈,附近有座著名的大观桥,是西关八大桥之一。光雅里后来又多经营婚丧仪仗,至民国期间便逐渐成为商住一条街了。
老人见孩子闹得不可开交时,往往指着笑骂:“盲公(瞎子)过光雅里———冇眼睇(看)你班契弟!”
在状元坊旁的小直街叫“光雅里”,解放前街上开着五六家棺材铺。在棺材铺对面,立着几家代办殡仪业务的店铺,这些店铺都养着几个“哭郎”。“哭郎”是代丧主扶棺拜祭死者时助哭的,“哭郎”专唱丧曲,唱得口水鼻涕泪分外伤心。哭郎作状地唱着:“夫主呀,有你在生得大锅煮呢;冇你在生捱番薯呀呢!”“夫主呀,有你在生冚(盖)棉被呀,冇你在生冻到打乞嚏(喷嚏)呢!”
做“哭郎”的收入很微薄,哭一场都只得几仙(铜钱),且不是天天有得“哭”。他们大都生得青靓白净,由于长期受低贱环境影响,“哭郎”们渐渐变得怪癖变态。为了生存计,大多数兼营男色(同性恋)。小部分充当官太、富婆玩乐的男妓。省港人称这种行为为“契弟”;缸瓦里内多的是这些“契弟”!所以盲公过缸瓦里,就“冇眼睇你昵班契弟”,以示连盲人也瞧不起这群不争气的“下贱”人。其实,他们亦是社会最可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