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腺样囊性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概述皮肤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skin)主要发生于唾液腺,其次为泪腺、耵聍腺和上呼吸道的黏液腺,亦有少数患者发生于皮肤,主要为头部和胸部。[1]

疾病检查组织病理:由单形性基底样细胞排列成管状,长巢状或索状。在单形性基底样细胞巢中,间插有淡嗜碱性黏液基质的圆形柱。另一特点为细胞间有嗜酸性线状和小球状基底膜物质沉积。胞核紧密,有分散的染色体,核仁不明显,分裂象少,细胞胞浆量少。[2]

临床诊断主要发生于唾液腺,其次为泪腺、耵聍腺和上呼吸道的黏液腺,亦有少数患者发生于皮肤,主要为头部和胸部。肿瘤生长缓慢,呈局部侵袭性,可沿肌膜,神经并侵入骨部,因此很难彻底切除。偶可引起肺部转移。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3]

治疗方法Mohs显微外科切除。[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