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康年(1914~1965)又名仲悟,浙江慈溪(今属宁波市)人。肄业于震旦大学。青年时期起,广交朋友,接触了许多左翼文人、艺术家、中共党员。九一八事变后,他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不满,激于民族义愤,积极探寻救国之路。民国22年(1933年),他任《新社会半月刊》杂志主编,把原来只谈风花雪月的杂志,改进为评论时政、宣传抗日的进步刊物,影响到外省、北平等地,在中层知识分子中深受欢迎。后遭国民党政府查封。民国23年,盛康年参与了由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等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他还到青年学生中发展“武卫会”组织,投入学生界、文化界、职业界的抗日救亡活动。
民国28年,在其父亲盛丕华任红棉酒家董事长时期,协同组织“星期聚餐会”,吸收爱国民主人士参加,聚餐会逐渐成为议论时局的宴会。民国35年初他加入民主建国会,把红棉酒家三楼改为“红楼”,专供爱国民主人士活动之用。民国37年,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号召,盛康年身负重任,从白色恐怖的上海去香港,传递消息,汇报情况,与潘汉年、章汉夫、许涤新等中共负责人取得联系。1949年5月上海解放,盛康年随军南下,在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的支持帮助下,组织“七一”学习会,以聚餐、讲座等方式广泛联络上海工商界上层人士,向他们宣传党的工商政策,并介绍荣毅仁、郭棣活、刘靖基等著名工商界代表性人士与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人会见,在中共与工商业者之间联系反映工商界的情况和意见。1949年9月,他作为民建会的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3年担任民建上海市分会秘书长,在宣传贯彻《共同纲领》,推动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盛康年历任政务院参事,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上海市第二商业局副局长,民建中央第一、二届委员,民建上海市委第一、二、三届常委,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二、三、四届上海市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