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花3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品种名称:福花3号

品种认定编号:闽认油2010002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梧油7号/9817-36-2[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珍珠豆型。株型直立紧凑,长势中等。叶片椭圆形、绿色,稍厚,被有蜡质。主茎高44.3厘米,侧枝长48.9厘米;单株总分枝数6.4条,结果枝数5.4条。单株结果数15.1个,饱果率76.9%,双仁果率68.5%,荚果茧型,较整齐,大小中等,果壳较薄,网纹粗细中等,百果重175.3克,公斤果数712.6个。籽仁椭圆型,种皮粉红色,百仁重65.7克,公斤仁数1639.8个,出仁率67.1%。两年省区试田间自然发病叶斑病1~5级,平均2.7级,综合评定为中抗;锈病1~5级,平均2.2级,综合评定为中抗。2007、2008年青枯病人工室内接菌鉴定平均发病率分别为31.86%和27.50%,综合评定为中抗。抗旱性、耐涝性中等,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结果,粗脂肪含量52.26%,粗蛋白含量28.34%。两年省区试全生育期平均为125.3天,与对照泉花10号相当。[1]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荚果280.46公斤,比对照泉花10号增产6.01%,增产极显著;平均亩产籽仁179.46公斤,比泉花10号增产1.95%,增产不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荚果252.79公斤,比泉花10号增产7.23%,增产显著;平均亩产籽仁169.15公斤,比泉花10号增产5.28%,增产不显著。两年平均亩产荚果266.63公斤,比泉花10号增产6.58%,亩产籽仁174.30公斤,比泉花10号增产3.54%。

栽培技术春植适宜播种期从南至北为2月下旬~4月初,秋植从北至南为7月下旬~8月初。合理密植,春植适宜密度每亩1.8万苗,秋植适宜密度每亩2.0万苗,穴播2~3粒种,肥力差的田块可适当增加密度。全生育期肥水管理掌握每亩纯氮4kg,氮、磷、钾比例为1∶0.8∶1.2;以总施肥量50%的氮肥、100%的磷肥、40%的钾肥作基肥,其余作追肥。早施苗肥,适当追施花肥,防早衰,花针期应特别注意每亩补充钙肥30~35公斤,增强荚果对花生黄曲霉菌的抵抗力。肥水条件好的田块或生育后期多雨水时应控制肥水供应,防止徒长、倒伏。秋植应适当增加基肥和速效肥用量,促早生快发。花生收获前1个月应避免发生干旱胁迫。采取水旱或非豆科作物间的多年轮作预防青枯病发生;苗期防治地下害虫,确保全苗,果荚期注意防治“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以免造成虫伤,增加黄曲霉菌的侵染,同时注意田园杂草的防除和结荚后期的防鼠工作。[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