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饼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润饼卷,又称润饼、嫩饼菜,是一种比春卷更古老的食品,被归为春卷的一类,但无须油炸,流行于中国的福建和台湾地区,随着东南亚地区来自福建的移民的增加,薄饼卷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变得十分普遍,越南春卷Gỏi cuốn也比较类似于润饼,在丹麦语中,Forårsrulle 一词(薄饼)已经成了对春卷的一个广泛称呼。

目录

简要介绍制作方法菜品起源传说故事

简要介绍

台闽地区一带的家庭于尾牙、春节以及寒食、清明时,会以润饼皮来祭祖,之后家族成员围据一桌,食用者挑选自己喜爱菜色加上花生粉与砂糖粉以润饼皮包裹后食用,是台闽一带家族聚会的重要饮食。

制作方法“润饼”饼皮有两种,一种是以面粉加水揉韧,成直径约15至20厘米的圆形薄饼坯,放入烤炉做成;另一种是将面粉加水反复搅打成质韧的温面团,抓在手中,在文火小平锅上旋烙,拭成其薄如纸的饼皮,名曰“拭饼”。馅料通常用胡萝卜、冬笋、青豌豆、豆干、包菜、球菜、猪肉、墨鱼、煎鸡蛋丝,蚝或蚝煎、虾仁等,分盘上席,或炒成大杂烩。辅料方面,有油爆米粉丝、油焙海苔、糖拌炒花生末、麻蓼、葱、蒜、芫荽等。食时以薄饼皮包裹馅料和辅料,卷成圆筒状,双手握著就食。

菜品起源远在中国春秋战国开始,就有在春天以五辛盘祭祀春神的礼俗,五辛盘内容为大葱、小蒜、韭菜、香菜、芸薹,再祭祀春神后食用这五辛,以求开五脏、去伏气的保健效果,但因五辛味道辛辣,单吃难以入口,于是后来逐渐发展以面饼包裹五辛成为春饼来食用,春饼也就成了润饼和春卷的前身。自东晋开始中原数度战乱使中原人士大举南迁闽避难,以致今日台闽一带吃润饼还保有古代春饼之俗,桌面无论菜色多少,内容一定必须具备五辛在内,仅芸薹以虎苔代替。吃润饼在闽台一带是家族一年中重要的聚会礼节,大多为家族成员食用,一般不会用来招待外人。但近来也出现润饼专卖店,尤以夜市、菜市场等地最常见。

传说故事油炸润饼卷

相传薄饼由明代厦门才子蔡复一的夫人首创。蔡复一是一个独眼跛脚的残疾人,有人取笑他只有一只眼,他说:“一眼观天下。”有人说他是瘸子,他应到:“一脚登龙门。”蔡复一才华横溢,为人耿直,却屡遭奸臣陷害。他们在皇帝面前推荐蔡复一整理抄写朝廷里历年来的文书,且要蔡复一在四十九天内完成九大箱的文书,否则,当以违抗圣旨论处。为了完成任务,蔡复一废寝忘食,昼夜双手齐书,难得有歇息吃饭的时间。蔡夫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天,她想出了一个妙法:把面粉搅成糊状,在热锅上轻轻一抹,做成一张张薄薄的面皮,再把各种菜切细,炒成烩菜,然后用面皮把烩菜卷成圆筒状。每天用餐时,蔡夫人双手捧著“薄饼”喂丈夫吃,这样既不影响工作,又不耽搁吃饭。在夫人的照料和协助下,蔡如期完成了朝廷的使命。从此,蔡夫人做“薄饼”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因“薄饼”是蔡夫人所创,所以民间又有“美人薄饼”或“夫人薄饼”的说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