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生南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旱生南星,中国云南、四川等地特有植物品种,收录于中国濒危植物物种名录,尚未人工引种栽培,块茎具有治胃痛、去骨瘤等药用。

中文学名:

旱生南星

拉丁学名:

Arisaema aridum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泽泻目

科:

天南星科

属:

天南星属

种:

旱生南星种

分布区域:

中国大陆的云南、四川等地,为我国特有植物

濒危物种名录:

编号434

目录

形态特征地理分布药用价值

形态特征块茎近球形,直径1.5厘米。

鳞叶2,膜质,线状披针形,锐尖,第一片长2-3厘米,第二片长5.5-10厘米。

叶11,叶柄长10-18厘米,纤细,下部1/2具狭鞘;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5,椭圆形,锐尖,基部楔形,侧脉细弱,斜伸,集合脉距边缘0.5-1.5毫米,中裂片具长3毫米的柄或近无柄,长4-5厘米,宽1.4-2厘米;侧裂片具长3毫米共同的短柄,长3.5-4厘米,宽0.8-1.4厘米。

花序柄略长于叶柄,长12-22厘米,纤细。佛焰苞绿色、黄绿色,管部圆筒形,长2.5厘米,粗8毫米,喉部斜截形,无耳,几不外卷;檐部狭卵状披针形,长渐尖,长约6厘米,宽1.5-2厘米。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圆柱形,长1.5厘米,粗2毫米,花疏,雄花具短柄,花药2,药室圆球形,顶孔圆形;附属器纤细,无柄,线形,粗不及1毫米,长10-14厘米,由喉部水平外伸,然后下垂。花期6月。

地理分布中国特有,产四川稻城和云南中甸,海拔2250-2500米,生长于干旱河谷灌丛或石灰岩缝中。模式标本产自四川稻城县东义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药用价值医药:【藏药】天南星:块茎治胃痛,惊风,鼻息肉,骨刺,骨瘤,疮疖《滇省志》。达唯扎哇:块茎治虫病,疖疮,去骨瘤《中国藏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