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茎柴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抱茎柴胡(植物分类学报)

Bupleurum longicaule Wall. ex DC. var. amplexicaule C. Y. Wu, 单人骅、李颖, 植物分类学报12 (3): 277. 1974.

形态特征茎一、二年生草本,高50-70厘米。茎有细纵条纹,空心,不分枝或上部有很少的短分枝。抱茎柴胡

叶叶稀疏,茎下部叶线形,长6-10厘米,宽4-6毫米,顶端渐尖,基部抱茎,无柄,11-13脉;茎中部叶长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抱茎,21-27脉,叶缘有白色细边;上部叶狭卵形至卵形,叶顶端和背部常带紫色,顶端急尖或圆钝,有突尖头,基部深心形,29-35脉。花复伞形花序1-4,直径2-6厘米,花序梗粗壮;总苞片1-4,与上部叶同形而小,纸质,卵形或广卵形,不等大,顶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或浅心形,长4-10毫米,宽2-6毫米;伞辐 (4) 7-9,粗壮,不等长;小总苞片5,质薄,卵形或广卵形,长4-5.5毫米,宽2-4毫米,顶端急尖或渐尖,有小突尖头,基部广楔形,小总苞片长等于或略超过小伞形花序;小伞形花序直径6-9毫米,花18-24,花瓣黄色。果实红棕色,卵圆形,长4-5毫米,宽2.5-3毫米,棱细;棱槽中油管3,合生面4。花期8月,果期9月。变种本变种茎下部叶线形,较狭,叶基不收缩成柄而成鞘抱茎,上部叶卵形,基部深心形抱茎,可与其原种长茎柴胡 B. longicaule Wall. ex DC. 相区分。原种产印度,花紫色,茎下部叶披针形,长2-12厘米,宽0.5-1.5厘米,基部宽阔,抱茎。

分布及生境产云南西北部德钦县。生长于海拔2700米的林下。

本变种茎下部叶线形,较狭,叶基不收缩成柄而成鞘抱茎,上部叶卵形,基部深心形抱茎,可与其原种长茎柴胡 B. longicaule Wall. ex DC. 相区分。原种产印度,花紫色,茎下部叶披针形,长2-12厘米,宽0.5-1.5厘米,基部宽阔,抱茎。

功能用途医药:【藏药】司惹色波:果实升胃温,健胃,理气,治胃寒,食滞,消化不良,“龙”病《藏本草》。

化学成分抱茎柴胡中分得14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异鼠李素(2).山柰素(3),山柰素-3,7-二-O-α-L-鼠李糖苷(4),山柰素-3-O-α-D-阿拉伯糖-7-O-α-L-鼠李糖苷(5),山柰素-7-O-α-L-鼠李糖苷(6),5,7,4'-三羟基-6,8-二-C-葡萄糖芹黄素苷(7),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8),rotundioside E(9),saikosaponin K(10),柴胡皂苷b2(11),木糖醇(12),正二十九烷醇(13),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4).结论:14个化合物均为抱茎柴胡中首次发现,其中7,8,14为柴胡属内首次发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