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自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戴自英,传染病学家。浙江宁波人。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曾任上海医学院副教授。1947年赴英国学习。1950年获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华山医院副院长、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1953年发表小剂量氯霉素治疗伤寒的方案。1963年在上海负责创建抗生素临床研究室,领导完成了一百二十余种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1972年提出磺胺嘧啶是中效磺胺药,可减少剂量和服药次数。1979年进行了国产新药硫眯头孢菌素的临床应用研究,证实本品对肠球菌具有独特活性。著有《实用抗生素学》,共同主编有《实用内科学》(第七版)等。

1938年国立上海医学院(新制)医本科毕业,1947~1949年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生,获博士(Ph.D.)学位。现为华山医院终身教授,抗生素研究所名誉所长。1938年任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1939年历任国立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院长、副教授。

1953年任原上海医科大学内科教授,1955年任传染病学教授、教研室主任。1963年任抗生素研究生主任。曾任国家科委“抗生素组”及“医疗器械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兼内科学会及传染病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高等学校内科学教授职称评审组组员;《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中华传染病杂志》、《抗生素杂志》、《实用内科学》、《上海医学》等杂志副主编、编委或顾问;国际合理使用抗生素学会(APUA)科学咨询组组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戴自英教授1957年参加丘财康(大面积烧伤)的抢救,获卫生部个人三等奖;“头孢硫脒研究”获卫生部1980年重大研究成果甲级奖;获奖项目(包括国家级、卫生部部级、市级等)共20余项,均为集体奖。

1971年参加燃化部、商业部和卫生部组织的“抗生素和磺胺药调查组”,1972年写成“对抗生素和磺胺药的正确评价”,并在全国各大城市作巡回汇报,受到广大欢迎。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发表论文共200余篇。国内发表的主要论文有:“小剂量氯霉素治疗伤寒和副伤寒的探讨”、“头孢硫脒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伤寒与血吸虫病”、“对磺胺嘧啶的重新评价”等。在国外发表或在国内以英文发表的论文共20余篇。主编8部专业图书,主要为《实用内科学》(第7~9版)、《实用抗菌药物学》(1~8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临床综合本》等。

曾参加国际会议(国际化学会议、美国抗微生物及抗肿瘤化学会议、国际传染病会议等)6次,出国访问及讲学共6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