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名称
【药名】东廧子
【类别】健脾药;消食药
【拼音】dōng qiáng zǐ
【拉丁学名】Semen Agriophylli Squarrosi
【别名】沙蓬米、沙米、登相干、登粟、吉刺儿
【考证】
1.出自《本草拾遗》。
2.《康熙几暇格物编》:沙蓬米,凡沙地皆有之,鄂尔多斯所产尤多。枝叶丛生如蓬,米似胡麻而小。作为粥,滑腻可食;成为末,可充饼饵茶汤之需。
二、中药基源
【科属】藜科
【基源】为藜科植物沙蓬的种子。
【药用部位】种子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藏等地。
【生态环境】生于沙丘及沙地。
【基源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茎由基部分枝,最下部的一层分枝常对生或轮生,平卧,上部枝条互生,斜展,多曲折,坚硬,具条纹状角棱,幼时密被散射状分枝毛,后渐光滑,草绿色。叶互生;无柄;叶片披针形至线形,长2-7cm,宽1-10mm,先端具尖刺,基部渐狭,全缘,具散射状分枝毛,叶脉凸出,平行。穗状花序紧密,卵圆状或椭圆状,无梗,1-3个腋生;苞片宽卵形,先端具小尖头,后期反折;花被片1-3,膜质;雄蕊2-3,花丝锥形,膜质,花药卵圆形;子房上位,花柱短,柱头2,丝状。胞果圆形或椭圆形,两面扁平,或背面稍凸,具膜质翅,先端果喙分成两个小喙,小喙先瑞外侧各具一小齿突。种子扁平,圆形,光滑,有时具浅褐色斑点。花期8月,果期9-10月。
【采收加工储藏】秋季果实成熟后打下种子,去掉杂质,晒干。
三、中药基础
【性味】甘;性平。
【归经】肺;脾;胃经。
【功效】健脾消食;发表解热;利水。
【主治】饮食积滞;噎膈反胃;感冒发烧;肾炎。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益气轻身,坚筋骨。
2.《康熙几暇格物编》:性暖,益脾胃,易于消化,好吐者,多食有益。
3.《药性考》:清热消风。
4.《纲目拾遗》:通利大肠,消宿食,治噎膈反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煮食。
【性状鉴别】种子近圆形,扁平,光滑,有时具浅褐色的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