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薯15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品种名称:龙薯15号

品种类型:甘薯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09002

选育单位: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岩薯5号/金山57[1]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数6—9条,成叶心形,成叶、叶柄、茎均为绿色,顶叶紫色、叶脉浅紫色,蔓粗中等;单株结薯3—5个,薯块长纺缍形,薯皮红色、薯肉桔红色。省区试两年平均:晒干率21.59%,比对照金山57低4.34个百分点;出粉率11.69%,比对照低3.45个百分点;食味评分79.5分,比对照低0.5分。省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蔓割病,感薯瘟病。耐贮藏性较好。[1]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省甘薯区试,平均鲜薯亩产3135.52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13.22%,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664.86公斤,比对照减产8.71%,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2735.03公斤,比对照增产4.77%,未达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587.98公斤,比对照减产11.58%,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935.28公斤,比对照增产9.12%;薯干亩产626.42公斤,比对照减产10.0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为2819.0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22.32%。[1]

栽培要点早薯于5月份、晚薯于8月上旬前栽插。亩栽插3500株。插后5—7天施点头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插后25—30天重施夹边肥,一般亩施尿素8公斤和三元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各15%)30公斤。干旱时及时灌水。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全生育期掌握在130—150天。[1]

审定意见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龙薯15号属食饲兼用型甘薯新品种。鲜薯产量较高,薯干产量比对照金山57低;晒干率和出粉率低,食味品质与对照相当;抗蔓割病,感薯瘟病。适宜福建省非薯瘟病区种植,栽培上宜种植脱毒种苗,合理密植,适时收获,保证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注意防治薯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